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宮祕史:唐朝公主們緣何如此熱衷出家當道姑?

唐宮祕史:唐朝公主們緣何如此熱衷出家當道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爲開放自信的朝代,軍事以及經濟的強大繁榮讓李唐政府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對各種外來文化無比包容接納,唐代社會因而多姿多彩,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獨特魅力 、市井生活的活色生香與有滋有味。唐朝政府不排斥外來文明的浸淫融合,更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至上而下不遺餘力推行道教 ,可謂以“道”治國,由朝廷撥出巨資在名山大川修建了許多巍峨道觀。史載唐高祖李淵在立國之初曾經爲三教排出座次:道教排第一,其次是儒教,第三是佛教。由此排序可看出道教在李唐時期的尊崇地位。

“儒、釋、道三家之學,構成了中國文化全貌的總體稱謂”(南懷瑾)。歷代帝王不論崇儒還是尊佛,其內心都有揮之不去的道教情結,道教與中華5000年曆史可謂機緣深厚。而唐宋時期的統治者尤其推崇道教,其中以唐代道風最爲熾烈,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無不趨之若鶩,號爲國之根本。

南懷瑾先生說:“唐代開國,正式宣佈道教爲李唐時代的國教,約當從公元600年間開始,是爲道教的擴張時期。”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總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宣示自己是“君權神授”,新上位的皇帝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言者,這樣才顯得名正言順,才能使萬衆歸心。唐初門閥大族的傳統勢力仍舊強大,若非名門出身,崛起於蓬蒿之間的草根一族當了皇帝是很難獲得社會公衆認可的 ,就好比三國時以賣席子、草鞋爲生的劉備豎起了中山靖王劉勝後裔的幌子,利用當時社會人心思漢的戀舊情結,一時間引得羣賢畢至,遂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假若改天換地的新皇一時找不到一位聲名顯赫的祖先光耀門庭,不妨找一位神仙來認祖歸宗、自誇正溯,也算妙招。 唐高祖李淵亦未能免俗,他炒作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直系後代,是不容置疑、如假包換的“神仙之苗裔”。傳說中的太上老君李聃是位謎一般的男神,歷史上到底有無其人已茫然不可考,這位神通廣大的奇幻人物雖不是道教創始人,但卻被後世視爲道教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既然唐高祖李淵自認爲自己是李聃之後,道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爲李唐王朝集體頂禮膜拜的第一宗教和重要政治工具。

唐宮祕史:唐朝公主們緣何如此熱衷出家當道姑?

史料記載,唐自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期間,道教共建有1600多座宮觀樓宇,從業道士更是數以萬計。在如此濃烈的尊崇道教的社會氛圍下,非富即貴的李家子弟們癡迷道教、倚重道家高人並積極參與採藥煉丹、引新吐故、修身養性之事也就不足爲怪了,就連貴爲金枝玉葉的皇室公主們也熱衷參與其中,有幾位公主甚至甘願捨棄人間榮華富貴,披上道士的葛巾布袍,毅然決然出家棄俗、遁跡黃冠。《新唐書》簡略記載了至少198位唐朝公主的生平事蹟,曾有出家當女道士經歷的便有好幾位,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歷史風雲人物。

唐太宗的寶貝女兒高陽公主,自幼崇佛好道極度虔誠,長成後嫁給宰相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後來對婚姻不滿,遂勇敢的追求屬於自己的真愛,喜歡四處遊歷的她與辯機和尚勾勾搭搭,似乎找到了知音,也找到了久違的幸福 。高陽公主不僅與和尚辯機頗爲投契,後來還與能掐會算、舌燦蓮花的小道士李晃“互訴衷情”,真乃佛道不分家是也!這些事涉身份尊貴的高陽公主的尷尬事兒都清清楚楚的記錄在《新唐書》中,可見決非後人添油加醋之杜撰。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所生的女兒太平公主,可謂國人耳熟能詳的“歷史達人”。武則天生太平公主時已年屆40,中年得女的她對太平公主百般疼愛、呵護,自幼即讓她出家當道士(據說這樣無災無病好養活),唐代宮廷中建有道觀,太平公主從小耳濡目染 ,自然對道教懷有親近感。儀鳳三年,正值豆蔻年華的太平公主出落得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吐蕃王族遣使來長安欲迎娶太平公主,武則天卻不捨得將這個含着金湯匙出生 、自己最寵愛的女兒遠嫁荒涼苦寒的吐蕃,她想出一招:讓太平公主“沐浴薰戒”正式出家,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拒絕吐蕃王室和親的懇求了。當然,太平公主出家當道士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只是爲了婉拒吐蕃的和親之舉。事後不久,太平公主便還俗嫁給薛紹爲妻了。史載太平公主冰雪聰明,很有政治才幹,在這一點上她頗似其母武則天,也算一位極具智慧、深諳權謀的女強人。

唐睿宗的女兒金仙公主與玉真公主於太極元年(公元712年)自願出家當了道士,這二位公主都是武則天的孫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這二人出家既有信仰的因素在內 ,又有躲避日漸激烈的宮廷鬥爭的複雜內因,皇室特意爲二人在長安建立道觀,拜有道高人史崇玄爲師。“牛鼻子老道”史崇玄出身寒門,但此公長期在太平公主門下行走,在朝中頗有勢力,似乎也有些法力。如今他又貴爲二公主的師傅,每日進觀點撥二位新人,爲二人加持“護作”,愈發聲勢浩大,據說每日有近萬人在道觀內修煉道術 ,進行各種活動。史崇玄得勢後,京師各寺院的和尚們看得眼脹,又羨又妒,於是設計構陷史崇玄謀反。在封建時代這可是殺頭重罪,礙於太平公主的臉面史崇玄被流放嶺南, 好歹保住性命性命多活了幾年。不過太平公主死後,這老道立馬被誅殺,此是後話。

唐史記載:玉真公主李持盈捨身出家後,道號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 當了道士後她請求自己的哥哥、玄宗李隆基收回自己的財產封地,爲百姓積德積福,爲自己廣結善緣 ,要散盡家財恩澤蒼生,日後得以延年益壽。李隆基雖有不忍,但見妹妹意志堅定,便同意了她的想法。據說,後來唐玄宗還差一點將玉真公主嫁與道士張果爲妻。這張果就是民間傳說“八仙”中的張果老的原型,是位半人半仙的大師級人物,只可惜二人機緣未到,不得牽手。

《新唐書》中還記載了其他幾位“非著名”的唐朝公主出家當道姑的的事例:唐玄宗的女兒萬安公主於天寶年間自願出家當道士。

唐玄宗的另一位女兒楚國公主於唐德宗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上奏請求捨身出家作道士,經德宗批准後,賜道號上善。

唐代宗女兒華陽公主,自幼聰慧過人,生得如花似玉,只可惜身子骨柔弱,經常害病。大曆7年(772年),華陽公主自感病體不適,於是上奏自請出家爲道,道號瓊華真人。

唐宮祕史:唐朝公主們緣何如此熱衷出家當道姑? 第2張

唐德宗女兒文安公主,年紀輕輕就自請出家當道士,於唐文宗大和年間(827年前後)歿於京師道觀中。

唐順宗女兒潯陽公主,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出家當道姑,與她一同出家的還有平恩公主、昭陽公主。

唐憲宗的女兒永嘉公主也自願出家做道士。憲宗的另一位女兒永安公主,曾經去突厥和親,欲嫁與突厥寶義可汗爲妻,誰知路上獲知這倒黴可汗病亡沒嫁成,只好重返長安。太和元年(877年,已近唐末亂世)她自請出家爲道,朝廷仍然保留她的封地與封號。

唐穆宗的女兒義昌公主也甘願出家棄俗,去道觀研修畫符唸咒、熬煉丹藥的絕活。唐穆宗的另一位女兒安康公主(與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同名)也發願出家當道士,後因地方不安寧而被召回宮中。

之後,唐朝國運日漸衰微,捨身出家當道士的皇室公主應該還有,因記載不全,或因戰亂資料散失殆盡,已難於考證。

唐朝立國289年,前後共有198位公主,史料明確記載竟然有14位李唐公主經歷過道士生涯,這些長於深宮之內、從小錦衣玉食的公主們,甘願卸去華服、出家爲道,比例之高,環顧古今中外也堪稱絕無僅有。當然,每個人的出家動機各有不同,究竟是何原因使如此衆多的公主出家當道士?這是個難解的歷史之謎,更是一個異彩紛呈大時代的微妙縮影。 由此也可以看出道教在唐代的興盛以及無處不在的強大感召力。

道教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神仙方士,是中國人自創的本土宗教,應該早於佛教之傳入,但後來與佛教兼容幷蓄、融會貫通,是所謂佛道相通也。任何事物皆有利有弊,道教倡導的清靜無爲思想之於民生教化、政局穩定方面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道教的極度繁盛、人人蔘與,也給唐王朝埋下一個巨大隱患—— 到處營建道觀寺廟勞民傷財是其一,皇帝迷戀丹藥而導致國事荒廢甚至傷身歿命之事也屢屢發生,民間以爭當道士爲榮,影響生產生活,由此引發一系列嚴峻的社會問題。道教的興盛一直延續到宋朝,宋徽宗自號道君皇帝就是一例,猶顯道教在中國耕耘之深,浸淫之廣。李唐皇室如此推崇道教,公主們相率出家爲道,王孫公卿、門閥士族、文人騷客乃至草根百姓有樣學樣,從上至下掀起了一股人人學道的熱潮,就拿文學藝術界來說,“ 初唐四傑”的代表人物王勃、盧照鄰就是道教的忠實擁躉,新派唐詩的創始人陳子昂、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詩仙李白等千古大才子都是道教的崇奉者,對道教的謳歌、對道家世外高人的傾慕在其作品裏都有表露。

與李唐公主們爭先恐後出家當道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恰恰也是兩位堪稱女中豪傑的唐代女性政治家——武則天與韋后在位執政時曾一度對道教嚴厲打擊、貶抑,並對一度式微的佛教大力扶持、弘揚,歷史的跌宕起伏、翻雲覆雨、昨是今非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更讓人感嘆世事無常,禍福難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