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天安門地位至尊:史上皇家專用通道與禮儀之地

天安門地位至尊:史上皇家專用通道與禮儀之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清時期,封建統治者除了在天安門舉行“金鳳頒詔”“金殿傳臚”等政治活動外,這裏還是皇帝每年祭天祭地、御駕親征、大將出徵等帝王活動的專用通道和重要禮儀之地。

  一、皇帝郊祭興師動衆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對祭祀活動極爲重視,特別是每年的夏至、冬至等節氣,都要舉行重大的祭祀典禮。皇帝出行非同小可,不僅要沿途戒嚴,百姓迴避,派重兵加強警衛,而且所經之處清水潑街,黃土鋪路。屆時,午門、端門、天安門、大清門一齊洞開。皇帝出宮時,頭戴金冠,身穿龍袍,乘坐御輦,文武百官相從,浩浩蕩蕩,威震八方。排列兩側的官兵要山呼萬歲,保駕者常有數萬人。據史料記載,明崇禎九年(1636年)夏至,皇帝祭方澤,短短十來里路,競選派精兵11萬人爲其保駕助威,場面極爲隆重。

  二、御駕出征祭路祭旗

每逢皇帝率兵親征,都要在天安門頒詔、祭路和祭旗,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以求馬到成功。皇帝凱旋,要從天安門中門入城,以示社稷安固。如果由皇帝親派大將率兵出征,出征前一天皇帝要在午門前給他頒發衣馬弓刀,面授計謀,起兵時皇帝還要走出天安門送到長安右門以外,象徵皇家安危依仗其身。凱旋的軍隊將領爲顯示戰果,還要按皇室的規制,舉行“獻俘”“受俘”之禮。屆時,將被俘虜的將領用白繩拴系脖頸,由兵部官員牽引,自長安右門經天安門右門入內,“獻俘”於太廟和社稷壇,表示是祖宗的護佑和國家的福分。第二天,皇帝還要親自登午門查驗俘虜,舉行“受俘”儀式。

天安門地位至尊:史上皇家專用通道與禮儀之地

  三、皇室禮制、地位至尊

天安門地位至尊,即使是皇帝出入天安門也是很有限的,嬪妃伕役更是絕對禁止出入天安門。但也有例外,那就是皇帝大婚時。皇帝大婚,是封建國家的頭等大事。除了在天安門舉行“冊封皇后”的“金鳳頒詔”儀式外,還要舉行聲勢浩大的婚禮盛典,整個活動既煩瑣又隆重。

按照皇室禮制,在迎娶新皇后時,要由大清門進入經天安門擡進後宮。因爲,在明、清時期,只有皇帝大婚時,新婚皇后纔可以由天安門擡進後宮,並且這僅限於正宮皇后享受這個殊榮,且一生只此一次,其他嬪妃則與此無緣。這是封建等級制度的體現,是絲毫不能馬虎的。

  四、“天子五門”只准進喜

天子五門包括: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均爲“吉祥之門”。是隻進“喜”不出“喪”的地方。任何人的喪禮,包括皇帝以及皇帝父母的靈柩都不能從天安門出入,包括大明門(大清門)和宮廷廣場也是如此。不過,清朝滅亡後,天安門前還真有過一次靈柩通過的事。就是被只做了83天皇帝的竊國大盜袁世凱打破。

  五、端門與朝房

作爲《周禮》所稱的“天子五門”之一的端門源自傳說中天宮南向的大門,位於天安門城樓北側、紫禁城午門南側。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後,端門城樓是歷史博物館的文物庫房。天安門至端門東西兩側爲朝房,各26間,東朝房正中爲“太廟街門”,西朝房正中爲“社稷壇街門”,分別通向太廟和社稷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