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24年03月05日 英國向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在191年前的今天,1824年3月5日 (農曆二月初五),英國向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緬甸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位於中印兩國之間,是連接南亞與東南亞的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紀初葉至17世紀70年代,

18世紀中葉,英國取得對印度的控制權後,即覬覦緬甸,1823年,緬甸國王孟既向當時上任不久的印度總督阿美士德勳爵要求換取東孟加拉的全境以控制吉大港,但遭到阿美士德的拒絕。之後英國殖民者藉機不斷在阿拉幹、曼尼普爾、卡恰爾和阿薩姆等地區挑起事端,惡化邊境形勢,爲其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口實。發生連串的武裝衝突後,阿美士德以緬甸出兵卡恰爾,進攻有爭議的內夫河口刷浦黎島英守軍,威脅了英屬印度的安全爲藉口,於1824年2月24日對緬甸宣戰,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1824年3月5日,戰爭首先在阿薩姆打響,英軍在遭到緬軍頑強抵抗,付出沉重代價後,於1825年1月攻佔阿薩姆首府。1825年3月攻佔阿拉幹首府,隨後控制了阿拉幹全境。1826年2月,英軍長驅直入,佔領蒲甘,逼近緬甸首都,緬甸政府中主和派再次佔了上風,喪失抵抗的信心,被迫接受英方提出的談判條件,於2月24日與英殖民者簽約求和。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

英方通過不平等的楊達波條約強制緬英通商,獲得戰爭賠款100萬英鎊,英方在戰事中陣亡的人數卻達15000人,戰爭支出高達1300萬英鎊,使英國在印度一度陷入經濟危機。印度總督阿美士德險被撤換。戰爭也給緬甸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從此,獨立的緬甸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7年03月05日 揭祕:蔣介石向宋慶齡求婚始末

在118年前的今天,1897年3月5日 (農曆二月初三),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出生。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祖籍海南文昌縣,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宋靄齡、宋慶齡的妹妹。(歷史上的今天)作爲蔣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元配以外,蔣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戀人),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係(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父親是上海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樹,母親倪桂珍。她8歲時到美國,畢業於美國威斯里女子學院。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2張

1920年與蔣介石初次見面,被蔣介石熱烈追求。宋美齡要求蔣介石先行與所有妻子妾侍解除婚約才答應他的追求,結果二人於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結婚儀式,此一結合曾被一語雙關的稱爲“(蔣)中(正)(宋)美(齡)合作”。在西安事變中與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使被軟禁的蔣介石獲釋,隨後對蔣之政治活動多有襄助,她曾負責當時中國空軍之組建。日抗戰之際,赴美國募款,併成爲第一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勸說美國將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爲中國贏得了美國的同情,戰時,她爲國軍縫製軍服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1943年宋美齡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爲封面人物和年度風雲人物。

1994年後長居紐約,2003年於紐約逝世,享年106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

  1946年03月05日 丘吉爾在發表鐵幕演說冷戰開始

在69年前的今天,1946年3月5日 (農曆二月初二),丘吉爾在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標誌着冷戰的開始。

1946年3月5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

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的反蘇、反共演說。又稱鐵幕演說。1946年1月,丘吉爾應邀訪美。3月5日,他在美國總統杜魯門陪同下抵達密蘇里州富爾頓,在杜魯門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爲“和平砥柱”的演說。丘吉爾在演說中公開攻擊蘇聯“擴張”,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裏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歐、東歐國家進行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的國情諮文的有關內容,標誌着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正式推行“冷戰”政策。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3張

1991年,蘇聯、“華約”解體,美、蘇兩大集團長達 40年的“冷戰”結束。

  1965年03月05日 國民黨元老陳誠病逝

在50年前的今天,1965年3月5日 (農曆二月初三),國民黨元老陳誠病逝。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4張

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浙江青田人。1896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月4日生。1919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次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任黃埔軍校教官。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三團團長。1927年任第二十一師師長。後投靠蔣介石,任南京國民政府軍委會軍政廳副廳長,國民黨第十八軍軍長。1934年任國民黨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三路軍指揮,率部充當蔣介石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的主力。1935年任宜昌行營主任,被選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期間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等。抗戰結束後,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先後指揮國民黨軍隊向山東、東北解放區進犯,被擊敗。1948年任臺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後任國民黨行政院院長、國民黨副總裁等職。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在臺灣病逝。

  在36年前的今天,我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邊防部隊奉命撤回中國境內。

1979年3月5日,新華社奉我國政府之命發表聲明,聲明說,由於越南侵略者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挑釁和入侵,中國邊防部隊自2月17日起,被迫自衛還擊,現已達到預期目的。中國政府宣佈,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歷史上的今天3月5日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 第5張

中國政府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容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我們要的只是和平和安定的邊界。我們希望中國政府的這一正義立場,將受到越南政府和世界各國政府的尊重。我們正告越南當局,在中國邊防部隊撤出以後,不得再對中國邊境進行任何武裝挑釁和入侵活動。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雲南邊防部隊己從越南全部撤離完畢,回到我國境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