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逝世

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逝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今天】1980年4月29日 (農曆三月十五),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逝世。

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逝世

電影大師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於英國倫敦,童年時代的經歷一直影響着他後來的電影藝術創作實踐。希區柯克電影的一個特點是喜歡使用交通工具,這同他幼時經常跟作生意的父親去拜會船長們,從而養成對地理和旅行的興趣是分不開的。希區柯克 家附近有一座法院,他常常去那裏旁聽謀殺案的審理,形形色色的謀殺故事爲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素材。

希區柯克 早年曾求學於倫敦聖伊格內修斯學院,後入工程航校學習機械、電力、動力和航海。19歲時進入一家電報公司擔任工程師,同時在倫敦大學進修藝術課程。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好萊塢倫敦分公司當字幕設計員,不久升爲主任,開始指導拍攝無對白場景。從1922年起,他先後在多家英國電影公司從事助理導演、製片、編劇、藝術指導和美工師等工作。1925年,他參加導演了第一部影片《快樂的花園》,但他認爲他的第三部影片《房客》(1926)纔是自己的第一部力作。在積累了初步的執導經驗之後,他開始拍攝驚險片,並一舉成名。

在完成了《39級臺階》(1935)和《失蹤的女人》(1938,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兩部傳世之作後,希區柯克名聲大噪,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被請到好萊塢,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美國片《蝴蝶夢》。影片獲得巨大成功,榮膺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從此他定居美國。儘管受到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重重束縛,希區柯克仍能自如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爲驚險、懸念、犯罪片的創作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希區柯克 在他作爲導演的55年電影生涯中,共拍攝了53部影片,其中包括《39級臺階》、《蝴蝶夢》(1940)、《疑影》(1943)、《美人計》(1946)、《後窗》(1954)、《西北偏北》(1959,國內發行時譯爲《諜影疑雲》)、《精神病患者》(1960)和《羣鳥》(1963)等十幾部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除《蝴蝶夢》獲得奧斯卡獎以外,《救生船》(1944)、《愛德華大夫》(1945)、《後窗》和《精神病患者》四部影片先後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1967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他撒爾伯格紀念獎。1979年,他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由於他始終保持着英國國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他去世那年封他爲爵士。

就影片的手法而言,希區柯克喜歡在最公開的場合表現最恐怖的罪行。如將犯罪地點安排在遊樂場、音樂廳、戲院、公共汽車和火車上等。他的影片多與現實社會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影片中的人物亦都善惡分明、一目瞭然,主人公往往是精幹、英俊的男性和冷靜、漂亮的小姐。希區柯克 電影最講究的是講故事的藝術,注重在情節上下功夫,在技巧上做文章。事件接連不斷地發生,永遠將觀衆置於懸念之中,他因而被譽爲“懸念大師”。看他的電影無疑是一種美好的緊張的享受。

希區柯克的故事大致包括三種類型。其一:被冤枉的好人,如《愛德華大夫》、《捉賊記》、《火車上的陌生人》、《西北偏北》等;其二:有罪的女人,如《蝴蝶夢》、《帕拉廷案件》、《暈眩》、《精神病患者》等;其三:心理變態者,如《疑影》、《繩索》、《火車上的陌生人》等。有的影片幾種類型兼而有之。由此可見,希區柯克 的電影文化是建築在精神壓抑、性別的不平等和極端的統治欲之上的。

希區柯克那富於幽默、擅長製造懸念的手法風靡世界影壇,他的電影受到世界各國觀衆的廣泛歡迎。作爲一代宗師,希區柯克 對年輕一代導演,特別是法國的弗朗索瓦-特呂弗和克洛德-夏布羅爾、英國的林德塞-安德森以及美國的彼得-波格丹諾維奇等人各自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1980年初,身染癱瘓症已數年的希區柯克 在好萊塢開始拍攝他的最後一部影片《短夜》,但因病情惡化,影片未及拍竣,這位“懸念大師”便於當年4月29日在洛杉磯辭別人世,享年80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