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劉邦的八個兒子,有一字王,爲何還有二字王?

劉邦的八個兒子,有一字王,爲何還有二字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人的通常概念中,一字王是親王(王號只有一個字,如秦王、晉王等等),而兩字王則是次一級的郡王(如汾陽王、臨淮王等等)。而有些評書演義中還有所謂“一字並肩王”,是最高級別的王,比如,羅成、薛仁貴等在隋唐系列的評書演義中,都被封爲“一字並肩王”。從字義上講,“一字並肩王”就是能與皇帝比肩的王。而歷史上真正能稱得上是“一字並肩王”的,也只有太平天國時期的東王楊秀清。

劉邦的八個兒子,有一字王,爲何還有二字王?

通常說來,與皇帝同等親緣關係的宗室,都會被封爲同級別的王。比如,朱元璋有26位皇子,除了太子朱標及夭折的兩位皇子,其餘的皇子們都被封爲了藩王(親王,且王號也都只有一字)。朱元璋另有一位侄孫朱守謙(朱文正之子)被封爲兩字的靖江王(靖江王是明朝唯一的旁系藩王,其待遇略低於親王,要高於郡王,情況較爲特殊,基本上與親王平級)。

唯一可能的不同之處,就是哪位皇子很受皇帝寵愛,其受到的賞賜待遇會比較高,比如明朝萬曆時期的福王朱常洵。但在皇子的級別上,朱常洵並不高於其餘皇子(嫡子的待遇,通常也會略高於庶子)。

而劉邦有八個兒子,分別是庶長子劉肥(封爲齊王)、嫡子劉盈(漢惠帝)、三子劉如意(封爲趙王)、四子劉恆(封爲代王,即帝位爲漢文帝)、五子劉恢(初封樑王、後改封爲趙王)、六子劉友(初封淮陽王、後改封爲趙王)、七子劉長(封爲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爲燕王)。

除了劉盈之外,劉邦的其他兒子都是庶出,那爲何這其餘的七位皇子,有的是一字王,有的卻是兩字王呢?

劉邦的兒子,雖有的是一字王,有的是二字王,但卻是平級的。秦漢時期,並無親王、郡王之分。郡王之稱,到西晉時期纔出現(晉朝大封宗室),晉朝的王國分爲三個級別,大國有兩萬戶、兵五千;次國一萬戶、兵三千;下國五千戶、兵一千五。王國以後,還有公國、侯國等等。

漢初的分封,也不同於後世的分封。漢初的分封,都是實封,諸侯國在實際上都是獨立的王國。而後世的分封,則多已是虛封,即諸侯王在名義上領有一國,但並不能干涉地方上的民政,更多的只是食一地(國)之賦稅。

劉邦的八個兒子,有一字王,爲何還有二字王? 第2張

故而,漢初的諸侯王國之優劣,並不在一字王、二字王之別,而在封國的疆域大小、人口多寡、富庶程度。比如,劉恆的代國,不但封國較小、土地貧瘠,而且是邊疆之地,很容易遭到匈奴的侵擾。在劉邦的諸位皇子中,是最差的分封。而劉長的淮南國不但疆域很大(有四郡之地),而且也更爲富庶、人口也更多(劉長是呂后撫養到大,相對來說也更受寵愛)。

項羽的那次分封已是如此,比如:項羽封趙相張耳爲恆山王(諸侯國名源於秦時的恆山郡,後爲避漢文帝劉恆之諱,而改爲常山王),王於趙國舊地,而改封趙王歇爲代王。也就是說,張耳的恆山國纔是真正的趙國(韓信平定趙地之後,恆山國又被改回趙國),而趙王歇則被打發到了代地。就引起了陳餘的不滿,陳餘寫信給田榮,信中言道:項羽爲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羣臣諸將善地)。

代國雖是一字王(國),卻遠遠不能與兩字的恆山(國)並論。而劉邦的漢王,事實上也是兩字王(諸侯國名源於秦時的漢中郡,正式稱呼應爲漢中王,但卻通常被簡稱爲漢王。三國時期,劉備稱帝之前,先自封漢中王也是源於此,想效仿劉邦的故事)。

劉邦的八個兒子,有一字王,爲何還有二字王? 第3張

秦漢時期的郡,也不等同於後世的郡。秦漢時期,郡是地方上的最高行政級別(郡縣制),相當於今天的省。而漢朝以後的郡,則多是地方上的第二行政級別(如唐朝,地方上就分爲道州(郡)縣三級),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

即便是在有親王、郡王之分的後世朝代,有的兩字王也不是郡王,比如中山王,中山是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其在戰國時期的實力與影響力,可以說僅次於戰國七雄。作爲親王的封號,中山王的封號可以說遠勝於很多名不見經傳的一字王。再則,歷史上有名望的大郡,如淮南郡、長沙郡等通常也都不會作爲郡王的封號。所謂的一字王與二字王,並不是準確意義上的親王、郡王之分,而只是通俗意義上的大致區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