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漢文帝時期的一個宦官與霍去病的死有何關係?

漢文帝時期的一個宦官與霍去病的死有何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霍去病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將軍之一,他從17歲出徵到24歲病逝,在這短短數年的時間裏,他所立下的功勳,已經堪比身經百戰的白起、韓信、岳飛等絕世名將了。單論戰績而言的話,其實霍去病不一定比得上衛青,霍去病擅長奇襲,而衛青則是全能。

漢文帝時期的一個宦官與霍去病的死有何關係?

不過在軍事史上,霍去病的貢獻則要比衛青大得多。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他的首戰便是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而後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簡而言之,就是霍去病非常善於騎兵作戰,是中國古代騎兵史上的劃時代人物,與開啓中國騎兵戰的趙武靈王有的一比。霍去病在24歲時病逝,不僅是漢武帝的損失、漢朝的損失,更是中國軍事史的損失;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話,中國的騎兵能發展成什麼樣?不得而知。

那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呢?雖然一直都說霍去病是病死的,但霍去病作爲一個常年征戰沙場的武將,身體素質那是非常過硬的;古代武將因爲暗傷而去世的武將的確不少,但多是在五十歲左右,很少有在二十幾歲就因暗傷復發而去世的;而霍去病顯然不是因爲暗傷。

據文史推斷,其實霍去病是死於生化細菌戰,而這個生化細菌戰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叫中行說的人;中行說原本是漢朝漢文帝時期的宦官。在漢文帝時期,漢朝的軍事實力還遠不如匈奴,所以對匈奴一直是採取和親的方式,並附送大量的財物以尋求和平發展,比如有名的“昭君出塞”。

漢文帝時期的一個宦官與霍去病的死有何關係? 第2張

而這個中行說,原爲宮廷太監;在一次和親行動中,漢文帝讓燕地人中行說作爲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肯去,但還是被漢文帝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漢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爲意。中行說到匈奴立刻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

中行說是少有的地緣戰略大師,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在中行說的支持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後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自此,中行說成了匈奴大單于的顧問、謀主;在中行說的輔佐下,匈奴變得更爲強大,讓漢文帝和之後的漢景帝很難受。而這個中行說對匈奴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中行說臨死之際,還給大單于獻計,建議使用“細菌戰”對付漢軍;這應該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生化細菌戰了吧。

中行說發現病死的牛、羊污染水源後,會讓喝水的人中毒,輕則腹痛、重則死亡,於是建議將病死的牛、羊埋在漢軍飲水的上游,以期毒死漢軍。其實這應該算是將瘟疫用於戰爭了,染上瘟疫後,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併發出異常惡臭的氣味。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最終因器官衰竭而亡。

漢文帝時期的一個宦官與霍去病的死有何關係? 第3張

霍去病經常孤軍深入匈奴腹地,這就導致補給極爲困難,故而霍去病的軍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就地補給;在這期間,很多漢朝的將士並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中行說的生化細菌戰中;而霍去病,就是其中一位了。當時的醫療水平相當有限,就算是知道霍去病中了瘟疫病毒,也是無法治療。

只是不知道,漢武帝知道害死他心腹大將的是一個原本屬於漢朝的宦官,內心會怎麼想;不過這裏也不得不佩服匈奴,當真是做到了“唯纔是舉”,任用一個投靠過來的宦官擔任“謀主”,要知道這在當時的中原王朝,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就算是號稱“唯纔是舉”的曹操,手下的知名大將謀士,也都是有一定出生的,比如荀彧、郭嘉等,都是出自潁川名門;這種情況,一直到“科舉制”出現後,纔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