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乾隆去世後,大清狀況如何?

乾隆去世後,大清狀況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在位六十年幾乎耗盡了大清國力,留給嘉慶一個爛攤子。嘉慶親政以後,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川楚白蓮教起義風起雲涌,國庫收入不足,人口過度膨脹,官員貪腐嚴重,河患頻繁出現。

乾隆去世後,大清狀況如何?

面對如此局面,嘉慶帝十分憂慮但頭腦也很清醒。爲此,他一度打出了“鹹與維新”的旗號,試圖在內政上作出一些改革和補救。

客觀地說,嘉慶帝是個勤奮的帝王,他提倡“崇儉黜奢”、“勤政務實”,並且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從相關史料的記載可以看出,嘉慶帝在做皇子時就十分節儉,逢年過節,送給師傅們的禮物也不過是荷包食物一類的簡單物件。或許,早在嘉慶即位初年,他就已經對乾隆晚期的奢靡有所警惕。

因此,嘉慶親政後,馬上收拾了和珅,並下令取消各地官員進貢各類文玩古董之類的物件,殺一殺全國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風。在嘉慶看來,各省進貢的貢品皆是民脂民膏,藉着進貢之名,官員大肆盤剝。此後嘉慶又頒佈了諭旨,嚴禁奢侈之風蔓延。

乾隆去世後,大清狀況如何? 第2張

嘉慶帝和他的父親、祖父一樣,也以勤政著稱。他每天天不亮就起牀,在蠟燭下批閱奏章。早膳之後,照例還要引見大臣十餘人。嘉慶四年的夏天,京師天氣格外炎熱,睿親王淳穎一心爲皇帝着想,怕龍體過於操勞。於是他將本該及時遞上的奏摺撤下。嘉慶得知後,下令將淳穎交宗人府圈禁,並指示:“今後凡有奏摺,均必須直達朕前,聽朕批示,不得擅自撤下。”

乾隆晚期,朝野內外大刮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之風。對此,嘉慶帝也大力整頓,毫不容情。嘉慶四年,浙江旱災,偶爾下了幾滴雨,浙江巡撫玉德便趕緊上奏,說天降甘露災情減緩,全省的糧價也下來了。嘉慶帝予以斥責:“此等奏報,不可粉飾。”嘉慶五年,雲南發生水災,雲南巡撫江蘭奏報當年收穫頗豐。嘉慶立刻將他革職,並指令今後再有粉飾太平者予以嚴懲。

官員媚上粉飾太平是封建時代的固疾,要想完全根治顯然是不可能的。儘管嘉慶帝對此極爲痛恨,但此類情況還是時有發生,只不過比乾隆時期稍微好一些。最離譜的還是嘉慶九年直隸總督顏檢的一道奏摺,搞得嘉慶帝和滿朝大臣哭笑不得。

這一年,北方蝗蟲肆虐,皇宮之中,漫天飛舞的都是蝗蟲,皇帝和大臣上朝時隨手一抓,就能抓到十幾個。可直隸總督顏檢竟然上奏稱,蝗蟲災害不足爲慮,蝗蟲是來吃青草的,不吃百姓的莊稼,原文爲:“飛蝗不吃禾嘉,惟食青草”。嘉慶看完奏摺後,將其公佈朝臣,搞得滿堂大笑。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清病入膏肓,治總比不治好,只是嘉慶帝用的不是猛藥。經過嘉慶帝的一番整頓,情況略有好轉,暫時剎住了乾隆晚期官吏腐敗的風氣。同時,嘉慶又發佈諭旨,清朝各省虧空,治河賑災、減免賦稅、裁汰冗員。一時間,“鹹與維新”的改革春風吹向各地。

可結果我們都知道,這次“鹹與維新”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尤其在官吏選拔任用、官職設置、國庫管理、農商政策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國策上並未有任何的改革。換句話說,鹹與維新只不過是讓大清表面看起來不像個病人,實際上病情卻在進一步惡化。

那麼,嘉慶帝爲何就沒有他祖父雍正那樣的手段和能力呢?

乾隆去世後,大清狀況如何? 第3張

這與嘉慶帝本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在做皇子時,嘉慶就表現出了他守成的傾向,他在一首詩中如此寫道:“守成繼聖王,功德盡巍峨。”嘉慶四年,在扳倒和珅之後,就如何選拔人才作出了重要指示:“自當率循舊章舉行。”嘉慶六年二月,在諭旨中他也宣稱:“列聖舊章,自當恪守。”

嘉慶十六年(1811年),嘉慶所作的《守成論》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守成思想。他認爲,“守成二字,所繫至重”。之所以要守成,原因很多,他認爲:

1,開國君主神武過人,大清國尤甚,祖宗所定之制度後世只需好好守着就行;

2,如果妄行改革,則福禍難測,守成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不守成者,天必亡之。

我們可以將《守成論》看作是嘉慶帝的執政宣言。但守成帶來的後果也是嚴重的,官員們照樣貪腐,國庫照樣入不敷出,階級矛盾照樣突出。當歐洲爆發工業革命並改變世界格局時,大清依然沉睡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以治國平天下的能力而言,嘉慶和乾隆不可同日而語,他沒有那份天資,唯一的優點就是勤奮。本來,嘉慶帝執政的二十五年間,是大清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走對了就可以和西方同步。但不幸的是,掌舵人嘉慶走錯了,留下了一個更爛的攤子給了道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