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在夷陵大戰中,馬良爲何沒指出劉備軍事錯誤?

在夷陵大戰中,馬良爲何沒指出劉備軍事錯誤?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馬良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夷陵之戰,劉備之所以失敗,最根本的原因,是東吳的陸遜往後撤,退到山上防守,把一片幾百裏的平坦空間讓給劉備。劉備要想打吳軍,只得在這樣的平坦空間上紮營。結果陸遜採用火攻的方式,燒燬蜀軍營帳,讓蜀軍潰不成軍。接着陸遜率各部乘勝追擊,最終打敗劉備。

在夷陵大戰中,馬良爲何沒指出劉備軍事錯誤?

從這裏可以看出,劉備夷陵之戰之所以打敗,缺乏的就是謀略。一開始就進入了陸遜的圈套,在平地上紮營。依靠平地想要攻破陸遜居高臨下的堅固防線,這怎麼辦得到呢?

當然了,劉備也用過一些謀略,比如,設下埋伏,想把吳軍引出來,進入他的包圍圈。比如,派士兵前往吳營前挑戰,來回大聲辱罵陸遜,想激起陸遜的怒火,從而出來和他決戰。但是,這些所謂的謀略,顯然都太小兒科了。只要陸遜沉住氣,不理睬蜀軍,可以說蜀軍就對他無可奈何。

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劉備的身邊沒有好的軍師,沒人給劉備出一個好的主意。如果龐統不死,跟隨劉備前往。如果法正不死,被劉備帶在身邊。如果劉備相信諸葛亮,讓他一同前往。這樣的話,有人給劉備出謀劃策,劉備是不是就不會打敗呢?

又有人注意道,劉備前往夷陵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是跟在他身邊的,這個人就是馬良。爲什麼馬良沒有很好地爲劉備出謀劃策呢?

要知道,馬良是相當不錯的一個人,他是馬謖的哥哥。馬良馬謖一共五兄弟,他們的名字(字)裏,都有一個“常”字,所以稱爲“馬氏五常”。而這五兄弟中,數馬良最突出,當時還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說法。這裏的“白眉”,指的就是馬良,因爲他有白眉毛

既然馬謖讀過很多兵法,馬良從同樣一個家裏出生的,他應該也是讀過不少兵書的。再一點,劉備瞧不上馬謖,卻一直把馬良帶在身邊。從劉備當荊州牧開始,到當漢中王,到在成都稱帝,馬良就是他身邊最信任的人之一。最後前往夷陵討伐東吳,劉備也把馬良帶在身邊的。

在夷陵大戰中,馬良爲何沒指出劉備軍事錯誤? 第2張

那麼,馬良爲什麼不爲劉備想些計策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馬良“術業有專攻”。

馬良確實很得劉備欣賞和信任,不過,他最大的才幹,是行政和外交方面的。

劉備入川的時候,諸葛亮、馬良一開始都沒有隨他前往。後來龐統戰死,劉備徵召諸葛亮前往。當劉備重新打下雒城後,馬良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馬良建議諸葛亮要注意當地民衆的道德教化,讓當地民衆能夠馴服蜀漢政權。諸葛亮給劉備說了這事,劉備很高興,把馬良調過去,讓他擔任左將軍掾。

從這裏可以看出,馬良在行政治理上,確實很有想法。

後來,馬良又奉命出使東吳。出使東吳前,需要先遞交信函。當時諸葛亮對馬良說,你自己寫一下這個信函吧。於是馬良寫道:“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勳。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在這裏面,馬良不卑不亢地把自己誇了一通。這說明,馬良是相當有自信的。而且後來馬良去了東吳後,孫權對他非常尊重。

由此可見,馬良的外交才幹確實是不錯的。

馬良有行政才幹和外交才幹,但並不表明他也有軍事才幹。至少歷史上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在夷陵大戰中,馬良爲何沒指出劉備軍事錯誤? 第3張

二、馬良當時可能並不在劉備身邊。

《三國志》記載:“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就是說,劉備率軍前往征討東吳的時候,派馬良去武陵,徵召“五溪蠻夷”隨軍一起前往討伐。也就是說,當時馬良去了武陵。最後,“五溪蠻夷”各部落的首領,都接受了蜀漢的印信封號,同意出兵。

要知道,做這件事是需要時間的,而且當時的“五溪蠻夷”並不是只有一個部落,是很多部落。要說服這很多部落,更得花時間。所以說,當劉備在夷陵列陣的時候,馬良那時候很可能不在劉備身邊。

雖然最終馬良是死在夷陵大戰中,但他應該是最後關頭才趕到。但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三、馬良提出好的謀略也沒用。

其實,劉備在夷陵大戰中下的是一盤死棋。蜀軍遠道而來,糧草很成問題,又沒有好的防禦工事。而吳軍又據險防守,拒不出戰。這種情況下,只要劉備把吳軍調動不起來,這場仗就沒辦法打下去。你要撤退,吳軍不跟你走;你要進攻,又過不去。總之,當時的情況下,就算諸葛亮、龐統在,可能也提不出好的策略,何況馬良的軍事上,本身就不怎麼在行,又是後來纔去的。

因此,就算有馬良,當時確實也是無可奈何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