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朝有一種大蜘蛛能捕食虎豹是真的存在嗎?

明朝有一種大蜘蛛能捕食虎豹是真的存在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喜歡科幻片的人都知道,美國大片中侏羅紀題材所佔比例很高。史前侏羅紀時代,由於地球當時特殊的生態環境,比如空氣含氧量極高、食物資源充盈等原因,造成動植物的外形體積都非常龐大,比如出土化石證實,現在小小的蜻蜓,在侏羅紀能長到翼展一米多長。

明朝有一種大蜘蛛能捕食虎豹是真的存在嗎?

但隨着環境變遷發展,大型動物的生存空間和環境越來越狹小,很多體型巨大的動物,都在進化過程中被大自然淘汰,永遠消失在過往時空中。人類出現以後,很快成爲地球主宰者,大型動物在一些動物門類中更是難得一見,比如昆蟲類動物中,體型巨大者就極爲稀少。但史書記載,在明朝有人發現過一種大蜘蛛,大如車輪,吐絲粗如繩索,甚至可以捕食虎豹,這究竟是真是假?

現代生物學證實,目前大型蜘蛛中如捕鳥蛛,體型再大,腿長也不過20釐米左右,能夠捕食老鼠或者鳥類,就足以讓人驚歎不已了。這些大型蜘蛛也都分佈在美洲、非洲、澳洲等地。而明朝所在的亞洲,並非是這種大型蜘蛛的分佈區,這種說法從何說起?

這種說法源於明朝學者謝肇淛的著作《五雜俎》:“深山窮谷之中,人跡不到,有洪荒時樹木,但荒穢險絕。毒蛇鶩獸出入山中,蜘蛛大如車輪,垂絲如綆,罥虎豹食之”。“罥”的含義是捕捉鳥獸的網羅,意思是即使虎豹碰到它們的網上也會被捕食。

從現代生物學角度分析,這段話是不符合事實的虛假之詞。第一亞洲極少有大型蜘蛛,第二即使有大型蜘蛛也不可能長到車輪大小,第三再大的蜘蛛也不可能具備捕食虎豹的實力,因此這段話顯然是不值一駁的假話。

但這段假話背後,卻隱藏着一段飽含辛酸血淚的沉重歷史

古代皇帝在修築皇宮、陵寢時,爲了堅固美觀,彰顯皇家氣派,所用木料都要求是質量上乘的楠木。但楠木本就是一種珍稀樹種,歷朝歷代皇帝千百年來毫無節制地採伐,到了明朝時,想找一棵上乘的楠木已經殊爲不易,必須組織大批民工,帶領各種工具,深入到崇山峻嶺的原始森林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尋找。

明朝有一種大蜘蛛能捕食虎豹是真的存在嗎? 第2張

偏趕上明朝皇帝事兒多,朱棣遷都燕京,新建了整整一座紫禁城。而嘉靖、萬曆年間,紫禁城幾次雷擊失火,三大殿蓋了燒,燒了蓋,楠木需求量激增,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入山尋找楠木,並運輸出山,史稱“皇木”採辦,成爲讓明朝百姓痛苦不已的一個沉重負擔。

明朝有一種大蜘蛛能捕食虎豹是真的存在嗎? 第3張

明朝時楠木主要產於四川、湖廣、貴州等深山老林裏。當地官府組織成千上百的民工,一次又一次進入深山尋找採伐楠木。對每一個參與這項任務的民工而言,這都是一趟血淚之路。

民工們攜帶着簡陋的工具和粗劣的乾糧,在官府的嚴刑催逼之下,躑躅在杳無人跡的深山老林裏,所受的艱辛磨難,難以言表。爲了尋找到一棵上乘木料,他們不知要經歷多少險惡危難。

在採辦木料途中,民工們每天行進在懸崖峭壁之間,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深淵,受傷致殘極爲常見。每天風餐露宿在野外,很容易生病,一旦受傷生病就是死路一條,因爲別人自顧不暇,沒人能把他背出山外,“寒暑飢渴瘴癘死者無論矣”。

民工們經行之處,很多地方都是亙古未見人跡的原始世界,狼蟲虎豹極多,“蛇虎縱橫”,被毒蛇猛獸傷害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找到一棵合適木料,要想順利運出山外更是難比登天,“一木初臥,千夫難移,倘遇阻難,必成傷隕”。他們必須在立腳都難的險隘山徑上開出一條通道,搭起“廂架”,把數千斤重的巨木連拖帶滑地往山下運,“倘遭艱難之處,跌傷壓死,常至百人”。

運到山下河谷中後,再順流而下,逐次運往京師。一旦途中漂走遺失或卡在激流險灘處,或者因碰撞開裂折損,則前功盡棄。艱辛危險的勞作,讓民工們如入鬼門關,“以一縣計,木夫死亡約近一千,合省亡夫不下一萬”,有“進山一千出山五百”之說。

明朝有一種大蜘蛛能捕食虎豹是真的存在嗎? 第4張

採辦木料的民工,每次出行,“子婦啼號,如赴湯蹈火”,“談及採木,莫不哽咽”。《五雜俎》記載,民夫們對朝廷又絲毫沒有對抗之力,這纔會編造出“蜘蛛大如車輪”的謊言,希望以此能打動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博得他們的一線哀憐,減免他們的勞役,令人同情不已。

但在皇帝和大臣眼中,民工們的生命輕如草芥,別說蜘蛛捕食虎豹,就是捕食大象他們也無動於衷,大批組織民夫進山採木的行動,幾乎貫穿整個明朝。明朝之被李自成所滅,被清朝取代,無關氣數,實乃人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