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說文人窮?古代文人真的窮嗎?

爲什麼說文人窮?古代文人真的窮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是窮死的,比如:李白、杜甫、柳永、唐伯虎、徐渭……

可以說在古代文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謂“學而優則仕”。

那麼古代的那些文人們生活過的怎麼樣呢,是否真的是文人固窮呢?

爲什麼說文人窮?古代文人真的窮嗎?

《論語.里仁》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滕文公下》也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也。

君子仗義疏財,接濟同鄉可以說是一種作爲,也是 一種追求。大多數文人認爲節操的重要性要比財帛更動人心。

所以有的時候窮,應該是自找的。

爲什麼說文人窮?古代文人真的窮嗎? 第2張

但是還是那句話“學而優則仕”。只要考中秀才,就能領到屬於自己的廩糧,還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納田糧,所以所謂的文人之窮,首節在於是否成官。

否則類比現在想一想,我們出趟門的消費,路費,食宿等等,就十分昂貴,在古代,進京趕考都是以年算的,若是無財又不中,單這一趟就足夠瞧了。

所以這又衍生出來另一種風氣。用杜甫舉例:

從開元十九年到開元二十九年年輕氣盛的杜甫在首都長安過了十年“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生活。

在當時,文人結交貴友也是一種出路,就好比現在有個富二代的朋友一般,是沒有什麼錢,可是放浪形骸卻不需要自己花錢,當然,這樣一方面需要有才,也得需要鑽營才行。

當然杜甫本身屬於官二代不提,只是舉例有此一說而已。

爲什麼說文人窮?古代文人真的窮嗎? 第3張

若如此說來,其實大部分文人並不富裕,但是一旦有些才幹,總還是會讓生活變得不錯的,但是事實也不一定如此。

最重要的就是文人大多不善於理財。像是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徐渭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最後清貧而亡。

總之文人不管混的如何,其實終歸大部分算不得家境殷實,哪怕有,也多數放浪完了——除非做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