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亡國之君便是崇禎皇帝,登基時不過16歲,別看還是個未成年,可志氣不小,第一年崇禎潛伏下來,並沒有什麼大動作,他默默積攢力量,打算先穩住帝位再對閹黨發難。

登基第二年,崇禎漸漸收回權力,引導大臣彈劾閹黨,後逼死了魏忠賢,徹底剷除了閹黨,還政治一個清明。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可是魏忠賢雖然死了,大明的困境卻沒有解決,外有後金內有起義軍,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大明早已經被掏空身體。

對此,崇禎也感到不可奈何,不僅頭髮白了,眼角也長出皺紋了,心力憔悴得吃不下飯,整日憂愁。

衆所周知,崇禎性格多疑,同時又剛愎自負、好面子,對待那些打了敗仗,或沒辦好事情的官吏,崇禎一般不姑息,輕者流放,重則直接處死。

據傳,在崇禎執政期間,有19位內閣先後被撤職,有將近50位大學士因辦事不利而遭到處罰。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然而有一位大臣,事情沒辦好,還遭到東林黨人彈劾,卻最後被崇禎保下來,只因這位大官和崇禎交情頗深。

他便是楊嗣昌,在崇禎十年擔任兵部尚書,又在第二年入閣,非常受崇禎信任。面對越來越猖狂的農民起義軍,於是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計策,將流寇包圍,集中鎮壓、消滅。

同時楊嗣昌還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先假裝和後金議和,集中力量消滅流寇,但他這條建議卻遭到了主戰派的反對,議和是不行了。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3張

隨後在楊嗣昌指揮下,各省督撫圍剿農民軍取得很大進展,湖廣農民起義軍領袖劉國能、張獻忠先後受熊文燦招撫,楊嗣昌認爲流寇不可信,早前多次詐降,朝廷不該再次信任,應該除掉。可是崇禎和熊文燦急於招安,以便調出兵力去關外。

不料關外告急,清兵入塞,崇禎趕忙讓洪承疇、孫傳庭被調入京師勤王,而失去兩位大將看守,農民起義軍再次舉起反旗,死灰復燃,至此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大計謀宣告破產。

由於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毀約,又再次起兵造反,又因爲當年負責招安張獻忠的人是他推薦的,所以楊嗣昌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楊嗣昌只好請命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那麼最後結果如何?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原來,張獻忠先是流竄於四川,於是楊嗣昌帶領大軍去四川,不料一直被張獻忠放風箏,張獻忠一直不和楊嗣昌接觸,打一個地方就馬上撤離,楊嗣昌只能在後面吃灰塵,甚至還把老邁的楊嗣昌身體拖垮。

再後來,張獻忠虛晃一槍,帶兵圍攻襄陽,併成功破城,還殺了襄陽王。同時李自成的大軍也攻破了洛陽,殺死了福王朱常洵。一時間就有兩位身份尊崇的兩位藩王被害,這讓楊嗣昌驚懼萬分,因爲楊嗣昌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久楊嗣昌一病不起,最後病死在荊州。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5張

楊嗣昌死了,可東林黨並不想放過他,還上書彈劾,卻被崇禎給擋了下來,崇禎說楊嗣昌功大於過,決定不追究了,後來還以以輔臣之禮葬於龍陽縣,可惜的是,兩年後張獻忠攻破武陵,搗毀楊嗣昌的墓,後來他的子孫又將其站在桃源縣。

楊嗣昌親自率兵鎮壓張獻忠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6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