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李白寫的這首詩,差點要了他的命

李白寫的這首詩,差點要了他的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上,李白的名字如雷貫耳,千古流芳。他以無可匹敵的才氣,寫下了一首首蕩氣迴腸的詩歌,也將唐詩推向了詩歌藝術的頂峯。作爲詩人,他是無比輝煌的,然而作爲官員,他卻是極爲失意的。李白的詩中,對於自己仕途不得志發出過很多感慨。

這說明,李白並不是不願意當官,只是不適合當官。唐玄宗就曾經召李白進宮,讓他供奉翰林。實際上就是讓李白擔任御用文人,而李白也爲唐玄宗寫下了不少精彩的應制詩。但是,李白既和唐玄宗理念有衝突,也厭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因此在短短三年之後,就被賜金放還。

李白寫的這首詩,差點要了他的命

這也成爲了他政治上的風水嶺,意味着李白和朝廷再無緣分。不過在安史之亂時,永王李璘到處招攬人才,也找到了李白。此時的李白,已經五十六歲了,卻仍然雄心不減,他進入了李璘的幕府。當李璘準備率軍進駐金陵時,他寫下了《永王東巡歌》的組詩。這首組詩一共有十一首,而第九首給他惹了大麻煩。這首詩是這樣的: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漢武是指漢武帝,祖龍則是指秦始皇,前兩句的意思是秦始皇想要渡海卻造橋不成,漢武帝在尋陽射蛟也是一場笑話。唯有賢王李璘駕駛着樓艦,就是爲了平叛而來,這像極了唐太宗文皇帝渡海伐遼。

這首詩可謂膽大至極,秦皇漢武是什麼人物?他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而李璘只是一個永王,是被朝廷冊封爲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領江陵大都督,地位雖然高,可有什麼資格與秦皇漢武相提並論?

如果只是爲了抒發對於李璘的讚美和鼓勵,大可將他比作周亞夫、李靖,怎麼能與帝王相比呢?要知道,在古代是很講究尊卑的,這種話說出來,就是赤裸裸的僭越。

不光如此,詩中最後一句,更是將李璘與唐太宗相比,這就給人無法辯駁的口實了。唐太宗是唐朝的實際建立者,後世的唐朝天子都是他的子孫,但有一個隱晦的事實是唐朝宗室都說不出口的。那就是李世民是殺兄奪位,帝位得之不正。詩人這種比較,實在讓人遐想連篇,難道是暗示李璘將會向唐太宗李世民一樣,以庶奪嫡?

事實上,永王李璘與朝廷的關係也逐步惡化。他本來是奉命鎮守江陵,但是,他卻聽從幕僚的建議,蠢蠢欲動,準備順江而下金陵。江陵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金陵是現在的江蘇南京,金陵自有金陵的守將,在沒有朝廷的指示下,李璘要佔據金陵,是什麼居心?

李白寫的這首詩,差點要了他的命 第2張

據說,他就是看到江東地區富碩,暫時也沒有被安史之亂的戰火染指。因此,搶先佔據這片重要的錢糧之地,在天下大亂、形勢未明的時候,進可以席捲天下,退可以割據一方,仿效當年孫權的故事。

永王李璘的想法是很完美的,但他卻志大才疏,被唐肅宗輕鬆平定叛亂。據後人考證,李白在此之中根本不知情,他只不過天真地認爲,安祿山是亂臣賊子,而李璘卻是根正苗紅的李唐宗室,所作的一切當然是正義的,也是爲朝廷分憂。正是這種沒有政治敏感性的感性思維,讓他鋃鐺入獄。

李白寫的這首詩,差點要了他的命 第3張

其實,李璘在起事時,也找過很多文人隱士,但大多都拒絕了邀請。李白後來辯解自己是被脅迫,還自稱“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可這並沒有什麼用,一度議論紛紛,造成了“世人皆欲殺”(杜甫語)的局面。

幸好,有宋若思、崔渙等人搭救,甚至連立有大功的郭子儀也出面,這才保全了他的性命。後人爲了替詩仙掩飾,還紛紛表示《永王東巡歌》中這第九首就是僞作,是出自永王李麟其他幕僚之手。其實在當時李白也沒有狡辯,只能怪他沒有看清形勢,惹上了大麻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