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清廷剃髮令在南方引起強烈反抗,在北方爲什麼沒有?

清廷剃髮令在南方引起強烈反抗,在北方爲什麼沒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末清初,認爲北方沒有因爲“剃髮令”而引起反抗,那只是一種錯覺。

比如,山東高苑的謝遷起義;山東榆園軍的反清鬥爭;山西大同總兵姜瓖在山西的反清運動;延安營參將王永強陝北起兵反清;甘肅回民將領米喇印、丁國棟的抗清運動,等等,數不勝數。

在大順朝政權統治的短暫時間裏,農民沒有了沉重的賦稅,如釋重負,原本到處“土賊蜂起”的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地一度出現了“太平景象”。

清軍入關以後,公開宣佈維護地主豪紳的利益,爲了對付李自成、張獻忠和南明的敵對武裝勢力,恢復徵糧徵賦,新舊官紳有恃無恐的大搞反攻倒算,因而導致了各地自發性的武裝反抗烽火連天,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甚至超過了明末崇禎時期。

清廷剃髮令在南方引起強烈反抗,在北方爲什麼沒有?

清廷的“剃髮令”一下達,官紳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忍氣吞聲乞憐於清廷;一部分由依附於清廷轉變爲公開,或者是祕密的反清。

也正是因爲有了北方這些反清武裝的鬥爭,牽制了大量的清軍,這才延長了南明政權的生存時間。

那爲什麼北方的反清一直被忽視,或者說是一直給人一種沒有反清鬥爭的錯覺呢?

因爲南明的幾個政權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並且清朝和南明的對峙也主要發生在南方,所以纔有了北方沒有反清運動的錯覺。

關於清初的剃髮問題,其實有很多知識盲點,甚至可以說,很多爭論完全是雞同鴨講。

譬如,很多人討厭電視裏的大辮子戲,並對教科書裏宣揚的醜陋的辮子厭惡至極,便以爲清初江南反抗清廷是反對留辮子,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首先要說的第一個問題是,清初江南反抗的並非是留辮子,而是薙髮,也就是前額剃髮。因爲按照儒家傳統,身上毛髮受之父母,是不可以剪剃的。

在古代,只有那些看破紅塵的和尚或者犯罪的人,纔會剃髮,普通人剃髮,是被認爲是一種極大的侮辱,這纔是清初在江南引發反抗的原因。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引起反抗的是薙髮,即前額剃髮,而不是留辮子!留長髮是漢人的傳統習俗,辮子只是綁紮一下,和反抗幾乎沒有關係。

另外,所謂反抗薙髮的嘉定三屠,很大程度上說,薙髮也只是誘因,真正引發鎮壓的,其實是反叛。

而且,嘉定被鎮壓的烈度並不高,否則也不至於一屠完了還有二屠,二屠完了還有三屠,三屠完了,人還很多。如果真是屠城,一次就夠,哪能屠三次呢。

這裏,在透露一點小祕密,其實現在提到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清末革命黨爲了反清而大肆誇大甚至僞造的歷史,真實的歷史遠沒有那麼嚴重。

就說問題裏說的,漢人真因爲薙髮問題而引發了大範圍的反抗嗎?答案是否定的,根本就沒有。

原因很簡單,清廷根本沒有在全國範圍裏強力推行這一政策,而事實上,以農業社會的治理機制,清廷權力最多也只及於縣,縣以下基本靠士紳治理,也做不到強力薙髮。

也就是說,目前宣傳的嘉定三屠,其本質就是造反,所謂反抗薙髮只不過是一個藉口,並非事實本身。

清廷剃髮令在南方引起強烈反抗,在北方爲什麼沒有? 第2張

認真說,在清朝以後,中國人薙髮留辮其實有一個過程,也就是說,首先是從讀書人開始的,因爲讀書人是求官的,求官必須服從朝廷政令,因而這一羣體最早薙髮留辮。

然後,這一風氣蔓延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士人的帶領下,薙髮留辮才最終變成普通人的習俗。

如果不相信,可以看一下《康熙耕織圖》,從中就可看到,很多農夫在康熙面前也還是老樣子,卷着長髮,並沒有薙髮留辮,這還是在康熙時期並且就在康熙面前!

哪有不薙髮留辮就得殺頭的說法?!分明是革命黨沒知識,胡說八道嘛!

換言之,薙髮留辮是一個習俗,更是一個過程,可能經過了上百年才形成,直到乾隆年間才最終定型,成爲絕大多數國人接受的習俗。

這個解釋,是唯一的正確答案。請不要被無知的革命黨和歷史民科們誤導,謝謝!

科班出身,保證不坑你。要坑,也絕不商量!

在清朝(後金)以前,金人南下的時候,也是攻佔一座城池,就勒令所有居民髡髮。如有不從者,必死。當時的東北居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髡髮這種行爲,於是爭相反抗。有鎮江(遼寧丹東)、復州(遼寧瓦房店)、海州(遼寧阜新)、金州(大連)、蓋州(營口),寧死不剃頭。

清廷剃髮令在南方引起強烈反抗,在北方爲什麼沒有? 第3張

金朝已經佔據了這些城市,譬如鎮江,屬於遼東,還羣起殺了金人的使臣。於是金朝下令大將烏爾古岱等人,率領軍隊前往查驗。說只要把爲首的幾個人交出來就沒事,只要剃了頭,各歸各家,什麼事都沒有。可是鎮江人沒聽那一套,拒不配合,於是金兵立即開始了大屠殺,拒絕剃髮的百姓紛紛投死鴨綠江。

那麼一些人張嘴就說,啊,北方人不反抗。

奴性。

你是真知道啊還是假知道?

對得起殉難的滿城百姓麼?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必須要說,即,金人在東北時,拒絕剃髮的東北人民可以往南跑。江南之屠時,裏頭也有落難的百姓。可是一旦過了江,整個明朝都消失了,逃無可逃的時候,就不會跑了。明明可以往山東明朝統治區跑,不必投鴨綠江,那就不投。除非已無退路,如鎮江百姓投鴨綠江。

金人到北京,說是替明朝除賊,幹掉李自成,逢迎明朝太子進京。百姓來迎接,結果發現來的是金人王爺多爾袞。錯愕之間,多日後下令剃髮,北京人不肯,又下令不剃髮者殺,於是北京百姓紛紛外逃。關閉城門內困百姓,反抗的已死,還有消極反抗的,更改剃髮樣式,同樣是死。

清廷剃髮令在南方引起強烈反抗,在北方爲什麼沒有? 第4張

金人到山東,遭遇民間武裝頑強反抗,名曰榆園軍。清順治二年(1645),先後攻克曹州(今山東荷澤)、濮州(今範縣西南)、定陶、城武(今成武)四城,擁立明代忠義王建都曹州爲魯王,改元天正元年,連克鉅野、東明。清朝調集了兩省重兵圍攻兩月,沒見效,順治四年,山東義軍大破大名府,最終到順治十二年,金人採取決黃河大堤的方式圍困榆園,後義軍大部死難。

整個東北,普通百姓的反抗未成系列,但不是沒反抗,反抗形式是死難或者逃亡。山東、山西、河北等地,被糾集起來的百姓,則擁戴明朝皇子,形成軍隊,重創金人,堅持十餘年。而到了南方,有士人牽頭的城市,多滿城殉難。

譬如江陰有閻應元、陳明遇,揚州的士子,均形成了一股繩。殉難者有骨氣,未殉難者呢?被困閉在城內而沒有牽頭人的,不得已而髡髮者也很多,有遲疑者會被砍死,這種情況下,多半是家族中爲詩書之家,有滿門閉門自焚而死的。

許多儒生和士子,躲避到深山中不問世事,以明朝遺老自居。還有的積極牽動消極反抗行動,金人規定必須剃髮,那麼整個清朝,所有百姓正月裏就偏不剃髮,號曰“思舊”,後被訛傳爲“死舅”。

總之,不要因爲地域優越感就去想當然地去挑動紛爭。北方的反抗是很激烈的,也不是沒有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不要靠想象去抹黑那些殉難的古人。不要在這種事上搞地域黑,這很噁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