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解縉說出三個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解縉說出三個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369年,江西吉安有一個男孩出世了,這個男孩五歲過目不忘,七歲能寫文章,十二歲通讀四書五經,後來參加江西鄉試,高中解元,成爲一代傳奇,他,叫做解縉。

後來解縉進士及第,官至翰林院,朱元璋非常器重他,曾說和解縉情如父子。在建文帝時代,解縉擔任過內閣首輔,當然,此時的內閣權力還沒有那麼大。後來朱棣推翻建文帝登基,年號永樂,升任解縉爲翰林侍讀學士,並委派他主編《永樂大典》。後來解縉又成爲了內閣首輔,這時候的內閣,權力已經很大了,所以這段時間,可以稱是解縉宦途最輝煌的時候。

解縉說出三個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熙,一直明爭暗鬥,爭奪太子之位,按照世襲禮制,應當立長子爲繼承人。但是,長子朱高熾是個殘疾,他有一條腿走路不方便,並且還是個大胖子,走路坐臥都要人攙扶,且朱棣覺得朱高熾太過婦人之仁,心中對他很不滿意。但次子朱高熙,孔武有力,能征善戰,殺伐果斷,有乃父之風,朱棣心中比較偏向這個兒子。

但是大臣都說:自古儲君立長不立幼,如果開了這個先例,那麼後代就亂了,歷史上這種事情十分常見,廢長立幼屢屢成爲亡國的開始。所以朱棣也很苦惱。

解縉說出三個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第2張

這時候,解縉說了三個字,令朱棣豁然開朗,並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爲太子,正因爲此,纔有了後世的“仁宣之治”,而這三個字,就是“好聖孫”,那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長子朱高熾,雖然入不了朱棣的眼,但是他的兒子,也就是朱棣的孫子朱瞻基,跟朱棣年輕時候一模一樣,不管是外貌,還是性格、行事作風,簡直是朱棣年輕的翻版。想到這個“好聖孫”,朱棣覺得傳給朱高熾,才能保證自己的江山能夠更加長遠。

但是這樣一來,解縉就得罪了朱棣的次子朱高熙了,於是朱高熙逮着機會就給解縉穿小鞋,在朱棣面前打小報告,朱高熙畢竟是皇子,說的話十分有力度,所以朱棣漸漸對解縉有了意見。一次,解縉進京上奏,但是朱棣在外征戰未歸,於是解縉就去見了太子朱標。

這下,可犯了大忌了,趁皇帝不在,重臣竟和太子私下見面。可想而知這時候的朱高熙有多高興了,他抓住這個機會,添油加醋的向朱棣報告,不過是見了一面,卻幾乎被朱高熙說成了謀反。

於是,朱棣下令讓錦衣衛逮捕解縉,關在牢裏,也沒說處死。五年後,朱棣無意間看到解縉的名字,就問錦衣衛老大紀綱:“謝縉還在嗎?”,紀綱揣摩朱棣是想讓解縉死,於是他將解縉拖到積雪中活埋了。三朝元老解縉,就如此憋屈的死去,死的毫無聲息。不過後來還是朱高熾當了皇帝,是爲明仁宗,朱高熾死後,“好聖孫”朱瞻基繼位,是爲明宣宗,這兩位皇帝開創了明朝的“仁宣之治”,成爲後人稱頌的明君,可以說跟解縉那三個字有很大的關係。

解縉說出三個字,造就了一代盛世 第3張

最後,簡單提一下上文說的《永樂大典》,這本書幾乎囊括了所有領域,被稱爲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文明的一座豐碑,全書約3.7億字,攻11095冊,後來在戰亂中散失,現今中國僅有200餘冊副本留存,其他國家也有一些副本在博物館展覽,如今每一冊《永樂大典》的副本都被視爲國寶,更遑論正本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