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何蕃是誰?爲何韓愈會爲他寫《太學生何蕃傳》?

何蕃是誰?爲何韓愈會爲他寫《太學生何蕃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韓愈和何蕃的故事。

太學生何蕃傳

【原文】

太學生何蕃入太學者廿餘年矣①,歲舉進士。學成行尊,自太學諸生推頌不敢與蕃齒②,相與言於助教③、博士,助教、博士以狀申於司業④、祭酒,司業、祭酒撰次蕃之羣行焯焯者數十餘事⑤。以之升於禮部,而以聞於天子。京師諸生以薦蕃名爲文說者,不可選紀⑥。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嘆⑦,莫爲禮部。爲禮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無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俱全。初入太學,歲率一歸⑧,父母止之;其後間一二歲乃一歸,又止之;不歸者五歲矣。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⑨,一日揖諸生,歸養於和州。諸生不能止⑩,乃閉蕃空舍中。於是太學六館之士百餘人⑪,又以蕃之義行⑫,言於司業陽先生城,請渝留蕃,於是太學闕祭酒⑬,會陽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註釋】

何蕃是誰?爲何韓愈會爲他寫《太學生何蕃傳》?

①太學:古學校名,國學。屬國子監。在此讀書的稱太學生。

②齒:並列。

③助教:古代學官名,協助國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

④司業:學官名,隋以後國子監置司業,爲監內的副長官。

⑤撰(zhuàn)次:按次編寫。羣行:種種事蹟。焯焯(chāo chāo):顯著;昭然。

⑥選紀:計算不清,極言之多。

⑦比肩立:並肩站立。

⑧歲:一年。

⑨閔(mǐn):同“憫”,憐憫。自克:自我剋制。

⑩不能止:從封建倫理上來講,歸鄉養親的行爲是不能阻止的。

⑪六館:指六學,即國子館、太學、四門館、律館、書館、算館。

⑫義行:操守,品行。

⑬於是:正在這時候。闕(quē):同“缺”。

【譯文】

太學生何蕃進入太學有二十多年了,每年都被推薦參加進士考試。可以說是學業有成,品行高尚,自從太學的諸位學生都推崇稱頌他,都不敢和他相提並論。太學生們一同去向助教、博士說起這件事,助教、博士又把他的狀況申報給司業、祭酒,司業、祭酒隨後編寫何蕃的種種突出事蹟有數十件之多,並把這些事蹟上報到禮部,從而讓天子知道。當時京城有諸多以薦舉何蕃事蹟爲標題去寫文章的門生,多到無法計算。瞭解何蕃的公卿大夫很多,但沒有一個在禮部當官的;在禮部當官的人,大概又大都是與何蕃不合的,因此他的仕途升遷沒有獲得成功。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他剛入太學的時候,大約一年回家一次,他的父母阻止了他;這之後間隔一兩年纔回家一次,父母又勸止了他;後來他有五年沒有回家省親了。何蕃,是個非常孝順的人,憐憫雙親年老而不能自己照料自己。有一天,何蕃拜別各位太學生,要返回和州去奉養父母。太學生們無法勸阻,就把何蕃關在一個空房間裏。在這種情況下,太學六館的一百多太學生,又將何蕃美好的品行,陳述給太學司業陽城先生,請他發佈命令挽留何蕃,就在這時,太學的祭酒職位出現空缺無法決定此事,又恰逢陽城先生出任道州刺史,結果沒能留住何蕃。

【原文】

何蕃是誰?爲何韓愈會爲他寫《太學生何蕃傳》? 第2張

歐陽詹生言曰①:“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學,諸生不爲非義②,葬死者之無歸,哀其孤而字焉③,惠之大小必以力復④。斯其所謂仁歟⑤。蕃之力不任其體,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歐陽生詹曰:“朱之亂⑥,太學諸生舉將從之,來請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館之士不從亂,茲非其勇歟?”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於人者不流。也譬之水⑦,其爲澤⑧,不爲川乎。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義充諸心,行諸太學,積者多,施者不遐也⑨。天將雨,水氣上,無擇於川澤澗溪之高下⑩,然則澤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於彼者歟?故凡貧賤之士,必有待然後能有所立。獨何蕃歟!吾是以言之,無使其無傳焉⑪。

【註釋】

①歐陽詹生:歐陽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與韓愈同年進士及第。生:先生,歐陽詹此時任四門助教,故尊稱其爲先生。

②非義:不合道義的事。

③孤:幼年喪父爲孤。字:撫養,養育。

④必以力復:一定盡力承擔。

⑤斯:這。歟(yú):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⑥朱(cǐ)之亂: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涇原軍反叛朝廷,推太尉朱爲盟主,自稱大秦皇帝,號應天。第二年改國號爲漢,稱天皇元年,不料好景不長,三月兵敗被殺。

⑦譬(pì):比喻,比如。

⑧澤:沼澤、湖沼,聚集而停的水。

⑨施者不遐:施行的地方不廣泛。是說何蕃雖仁勇,然而只有“行諸太學”,影響面不大,知道的人不多。

⑩無擇:不分。川:河,流動的水。

⑪無使其無傳焉:意思是害怕何蕃的事沒有留下傳記而不能得到流傳於世。

【譯文】

歐陽詹先生說:“何蕃,是個仁義勇敢的人。”有人說:“何蕃在太學讀書,太學生們不敢做不仁義的事,效仿他埋葬那些死後無人爲其料理喪事的人,憐憫那些失去親人的孤兒並養育他們,不管別人給予的恩惠大小,一定會盡力報答,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仁吧。何蕃看起來力量單薄不能承受身體之重,相貌平平不能承受他的內心,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現在哪裏啊。”歐陽詹先生說:“朱作亂之時,諸多太學生髮動起來準備跟隨叛軍,他們來請何蕃前往,但是何蕃態度堅定地大聲呵斥了他們,所以太學六館的讀書人才沒有跟從作亂,這難道不是他的勇敢嗎?”

可惜呀!何蕃處於卑下的地位,他能將自己的道德去施與別人,卻不能得到流傳推廣。也把他比作水的話,他算是沼澤,不能算是河流了。因爲河流地勢高,沼澤地勢低,地勢高的水向下奔流不息,而地勢低的水容易停止。所以何蕃的仁義,充實他的內心,在太學施行,善行能夠積累很多,但所施用的範圍就不夠廣遠了。天將要下雨,水汽蒸發上升,無論高處還是低處的河川沼澤、山澗溪流的水汽都可以蒸發而化爲雲雨,既然這樣,那麼沼澤的水不也有它可施展抱負之處了嗎?或者是有待於那特定的條件吧?所以大凡貧賤的士子,必須等待時機,這樣以後纔能有所建樹。難道只有何蕃是這樣的嗎?我因此說了以上這些話,也是不想讓何蕃的事蹟沒有留下記錄而不能得到流傳於世啊。

【賞析】

這篇文章作於韓愈從徐州到京師長安之時。文章通過何蕃的遭遇,批評當朝壓抑人才的惡劣現象,全文雖沒有激昂慷慨之詞,卻也波瀾壯闊,意蘊悠長。

何蕃是誰?爲何韓愈會爲他寫《太學生何蕃傳》? 第3張

文章首句表明了何蕃在太學資歷深遠,接下來便開始敘述他這二十餘年來的經歷,意在表揚何蕃是一位品學兼優的所謂“學成行尊”之人。但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別人都不敢與之媲美的人,仕途是不是應該一路高升呢?接下來的答案不禁令人感慨嘆息,原來“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嘆,莫爲禮部。爲禮部者,率蕃所不合者”,正是這沒有掌管升遷之人提攜,又與禮部之人秉性不合,自然就很難仕途順遂了。

作者很怕說服力不強,接着又詳細介紹了何蕃的家境,突出表現了何蕃不僅才華出衆,還是一個因“閔親之老不自克”而寧願放棄宦海逐波,選擇“歸養於和州”去奉養父母的善待雙親的“純孝”之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相對完美之人,還是遺憾多多,竟以“太學闕祭酒,會陽先生出道州”這樣相關人員缺席與無人力薦而不得薦用,至此宣佈他這一生仕途生涯的望洋興嘆。接下來的第三段通過歐陽詹先生與他人的評論,進一步肯定了何蕃的高潔品行,以及加以渲染其仁、勇的品質,同時也在呼籲執政者,應當任用何蕃這樣敢作敢爲的仁勇賢能之士,國家安定纔能有所保障。

結尾段一句悲呼,寄寓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慨嘆,並藉此進一步闡明主旨,直擊封建社會造成貧賤之士懷才不遇的可悲之處,也正是一個社會的可悲之處!所以說,這篇替何蕃遭遇鳴不平的文章,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抑揚悠遠,言猶未盡。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