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杜甫大家都知道,因爲每個中國人在讀書時期都讀過他的詩,不但知道他是一個唐代詩人,而且,還知道他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物。

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杜甫之所以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最厲害的地方並不僅僅是在文學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且,在歷朝歷代都有很多重量級粉絲,比如:唐代的白居易和韓愈,還有二十世紀的聞一多。

詩人杜甫在晚年創作的詩歌,其成就是要比青年時代更高一些,所以,杜甫留給後人的形象幾乎是一副落魄老頭的樣子,而且,還是個苦大仇深的老頭子。其實,青年的杜甫是意氣風發的,但是,後來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及家道中落、高考落榜等等磨難,就連人生最後的幾年——晚年,他都是在漂泊中度過的,可以說,這也爲他的人生塗上了一層悲慘的底色。

要知道,青年時期的杜甫,算得上是一個幸運兒的。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在他生活的年代裏,作爲典型的大唐好男兒,要符合三種條件:要出身好,而且,成名早,最好是能文能武。而杜甫,除了能武,其他全都符合,可以說是非常優質的一個男子了。光是世家子弟的出身這一點,杜甫就秒殺了同一時代的大部分詩人。

杜家家從祖上晉代名將杜預開始,一代代下來,出了不少當官的。做官兒比較出名的人裏頭,就有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在武則天時代,他也是一名詩人,而且,官做得還不小。杜甫的母族——清河崔氏,崔氏家族的來頭可不小,杜甫的外祖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個兒子紀王的後代,算得上大唐的公主。

後來,杜甫寫過一句形容母族興盛的詩:“舅氏多人物”,也就是說,他的舅舅們,大多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當時很有名望。到了杜甫的父親杜閒這一輩的時候,雖然,沒有達到祖輩的高度,但是,也沒有完全衰落下去。

當時的杜閒是一名五品官,要知道,在唐代,宰相的品級只有三品。不過,達到三品以上的話,就相當於是一個不需要操勞管事的榮譽職銜了,也算是宰相。但是,由於父親杜閒常年在外當官,再加上,母親早早的就病逝了,杜甫的童年是在洛陽的姑姑家裏度過的。

幸好,當時的洛陽是唐朝第二都城,再加上,地段處在江淮漕運轉輸的要道之上,所以,這裏比首都長安還要富庶不少。每次一遇到關中收成不好的情況,皇帝就會帶百官來洛陽居住一段時間。後來,不少高官親王在洛陽買了宅邸,不忙的時候,他們就過來享受一下洛陽的繁華。

所以,在洛陽跟着姑姑一起生活的杜甫沒受過什麼委屈,可以說,他是在姑姑視如己出的疼愛中長大的。世家子弟該有的待遇他都有,並且,還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七歲的時候,小杜甫就懂得寫詩了。到了九歲的時候,他就能把虞世南的榜書大字臨摹得有模有樣。再後來,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因爲詩寫得好,杜甫在洛陽積累了一定的名氣,還被當地的前輩引薦,見了不少朝中的紅人。

在他十分欣賞的朝中紅人裏頭,就有岐王李範和唐玄宗的寵臣崔滌,他們經常邀請少年杜甫來宅中作客。對此,還是少年的杜甫,很快適應了這種大場面。這首詩《江南逢李龜年》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所以,杜甫並不是我們所以爲的,終生都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小人物,恰恰相反,他是個年少成名、才華橫溢的世家子弟。在唐代,很多詩人都會苦苦追求一樣東西,那就是:得到上層社會的認可,然而,大部分的常態是無人問津。

所以,這種來自上層社會的認可,還是個大孩子的杜甫,竟然毫不費力的就已經得到了。有了好出身,再加上有一定的名氣,接下來的應考一定能夠中舉。結果,杜甫到了該高考的時候,並不着急去考取功名,而是先規劃了兩次長途旅行。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第2張

其實,唐朝當時的科舉考試要比現如今的高考難得多,不僅要看考生的考試成績,也要看考生平時創作的作品,再加上,在社會上是否有小名望。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最好要有在官場或者文壇上一些地位的人向朝廷舉薦,在當時,這種說法叫做“通榜”。

所以,在考試之前,讀書人要把自己的詩文整理成冊,然後,到首都或者人文薈萃的其他城市,去結交一些名流,再好把自己給推廣出去。只有這樣,應考的時候勝算會更大一些。

但是,這些事情,對二十一歲的杜甫來說已經不需要再費力了,而且,他長大的洛陽就是一個大城市。只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明明打着一張好牌的杜甫,沒有在洛陽尋找機會,也沒有去首都長安,而是去了當時比較偏僻的江南。看看一直崇拜的六朝詩人筆下的地方到底美不美。

從這裏就能看出,杜甫漫遊的目的是非常純粹的。

而且,在江南的這段時間,杜甫的叔叔和姑父剛好就在江南當官,所以,他在江南這裏停留了整整三年,玩得很是愜意,也感覺不到任何經濟壓力。長達三年的江南之行結束後,杜甫纔想起進士考試,便匆忙回到家鄉考試,結果,第一次考試就落第了。

不過,已經二十四歲的杜甫,並沒有把這次落榜看得特別嚴重,不出一天的時間,他就開始規劃了自己的第二次旅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望嶽》

這就是他第二次旅行,在去山東的途中寫下的一首詩。在人生最好的十年裏,杜甫對仕途沒有太多的渴求,也不曾爲經濟問題犯愁過。直到青春期的勁兒過去了,杜甫才意識到,是時候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也不該再任性下去,畢竟,該認識的朋友都認識了,該見識的民生也都見識了,接下來,就是該認真考慮自己的前途問題了。

就在回到洛陽的這段時間,他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築就陸渾山莊,然後,迎娶了弘農縣(天寶年間改靈寶縣)司農少卿楊怡之女爲妻。司農少卿爲主管農業和財政的副部長,與世代爲官的杜甫家可謂門當戶對。妻子小他十多歲,婚後感情融洽,琴瑟和諧,三十年來相濡以沫,不離不棄。並且,杜甫和楊氏育有兩子:宗文、宗武,一女鳳兒。

也是在這段時間,他認識了李白,據記載,兩人相遇的這一年,杜甫三十三歲,李白四十四歲。杜甫剛認識李白的時候,李白前不久因得罪了高力士和楊貴妃,還被皇帝唐玄宗貶去了官職,正是失意的時候。但是,李白沒有太在意失去的這一切,而是恢復了早年浪蕩的遊俠求仙生活,只因爲,他把現今的朝局看得明明白白。

對杜甫來說,李白是光芒萬丈的,而且,還有着非常強的人格魅力。所以,在初次相遇的時候,杜甫就被李白的風采吸引了。可能是因爲氣味相投的緣故,兩人就相約一起去尋仙。這可不是說鬧着玩而已,兩人就真的去尋仙了。而且,從他倆留下的詩歌中能看得出來,在尋仙的這段時間裏,他們經常一起打獵騎馬,呼鷹捉兔,好不快活。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第3張

不過,更多的時候,他們談論的還是國事。

這時候的李白已經從權力中心離開了,杜甫還沒有開始他的仕途,但是,兩人對當下的朝局卻有着相似的見解,都看得出:朝廷分封的節度使們多數都是好大喜功的,只想着通過打仗來邀功得賞。並且,他們也親眼見到百姓們因爲這些沒有必要的征討,揹負了太多的負擔。

杜甫對於這樣的不公,寫過這樣一首詩《昔遊》: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去裴回。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臺。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迴。龐公任本性,攜子臥蒼苔。

中心大意就是:“若是這個國家往下再這麼打下去,那麼,老百姓真的就要供不起征討了!”杜甫和李白都擔憂大唐經不起這麼長時間的空耗,也深深地憐憫着那些在戰爭中苦苦掙扎的老百姓,可是,現在除了寫詩和談論,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很是無能爲力。

兩人同遊的時間持續了大半年,由於杜甫家中有事,只好先爲這次同遊之旅畫上了一個句號。誰知,才短暫的分開了一段時間,兩人又在山東的兗州重逢,激動不已的杜甫寫了一首詩《贈李白》送給了好友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杜甫這是在吹捧李白,是在爲李白不得志而感到惋惜。其實,不少詩人都會借對友人的稱讚,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更何況,杜甫和李白本是一對好友,所以,這首詩寫的是他們兩人共同的心態。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去年秋天就在一起打獵,沒想到在短暫分別後,又重逢了。明明約好去求仙問道,結果,到今年已經有一年了,這件事至今還是沒有任何眉目。難道,我們就這麼喝酒、唱歌過完每一天,那麼,空有一腔驕傲的我們,有誰來賞識呢?”

所以,杜甫對李白是出於一種同病相憐的感受,以及對自己將來前途的迷茫。

隨後,他們兩人一起去東蒙山尋訪道士,白天肩並肩同行,到了晚上,兩人喝上小酒一會,再談論一下那些相關的文學問題。醉了後,兩人乾脆蓋一牀被子一起睡覺。用現代的話來說:“好基友,一起走。”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很快就到了分別的時候。

杜甫意識到,李白對他來說,很可能是他青春裏最後的一段快樂的記憶。

杜甫後來去了很多地方,不管是長安,還是秦州,或者在成都,李白的身影總是在他腦海裏浮現出來,或許是對李白的思念,他寫出來的詩也越來越出色。這就是歷史上的“李杜之交”。

說完了李杜之交,杜甫人生的春天和夏天也就要過去了,即將到來的是秋天。秋天帶給我們的感受——肅殺且淒涼。此時的杜甫已經飽嘗了生活的打擊,可以說,是處在一個“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境地。

在和李白分別之後,杜甫第一件事就是去長安,沉下心爲考試做準備,希望自己在不久以後,能夠謀取一個好職位,好爲百姓們做點利國利民的事情。不過,杜甫來得還真不是時候,因爲,這時候的長安政治狀況很是惡劣,不再是那個開明、開放的盛唐了。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第4張

原來,當時的朝政已經被李林甫把持,他到處製造冤獄,甚至,惡意誣陷大員。所以,能在朝中存活下來的那些官員,不是貪污無能的,就是不敢發言的。更喪心病狂的是,在科舉考試上,李林甫還幹了一件缺德事兒——“野無餘賢”。

意思是說:他操縱了一場考試,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及第。事後,他還欺騙皇帝說:“所有賢良的人都集中在朝廷這裏,他們能有官做,都是您治理得到位。”沒想到的是,皇帝居然默認了李林甫的這種說法。

所以,杜甫的黴運也就是從這裏開始了。

在這之前爲考試做了不少準備,結果,參加的偏偏是這場註定沒人中舉的考試。更糟糕的是,沒過多久,他在朝當官的父親杜閒也因病去世了。從那之後,杜家就開始衰落了。由於,經濟情況愈來愈差,杜甫爲了養活自己,只能把驕傲放在一旁,過起了半幕僚、半門客的生活。

這個時候的他,已經快四十歲了。

人一倒黴起來,喝涼水都塞牙。在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收入,長安就發生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突然起兵攻佔洛陽,妄圖稱帝。不過,杜甫還算是幸運的,在長安淪陷前的一個月就逃了出來,但是,這卻也是他流亡生涯的開始。

他這一路以來的逃亡,不誇張的說,簡直就是在血與火之中奔走。爲了安全起見,他將家人安頓在了鄜州,後來,聽說太子李亨在危急中即位的消息,於是,他就把復興的希望寄託在新皇帝的身上,決定獨自出發去找皇帝,結果,在半路上被胡人給抓住,還成了俘虜。

胡人大軍帶着杜甫回到了長安,杜甫才發現,這時候的長安已經被損壞得不成樣子了,完全沒有了盛唐時期的樣子。在一片混亂中,他親眼看到宮殿府邸都被胡人佔領,還有那些被殺害的宗室嬪妃和官員家屬,他們身上流出的血,甚至,染紅了整個長安街。

而杜甫目前還在被敵人監管着,默默關注着戰局的同時,他也無比惦念着失散的妻小。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

在學生時代的我們都背過這首詩,但是,可能無法具體的想象到,這首詩居然是在這樣觸目驚心的情境中寫出來的。光是開篇的“國破山河在”,就覺得莫名沉重,但是,沉重當中又能感覺到杜甫對國家是抱有信心的。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只要山河還在,國家總會好起來的。”

國破是一個事件,但是,山河在歷史變化中是不變的。有學者說:“是杜甫,讓詩中的山水變成了山河。可以說,是杜甫讓眼前的風景,走進了時間,賦予了它們民族的、文化的意義,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轉折。”

杜甫在長安滯留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找到了一個逃脫的機會,他順利的逃了出來。很快,他聽聞唐肅宗在鳳翔,於是,便冒着生命危險,一路朝着鳳翔的方向而去。爲了避免再次發生被胡人抓到的悲劇,這一路以來,他都是沿着崎嶇小道走,不敢走大道,唯恐被胡人抓了去。

終於,在經歷千辛萬苦之後,杜甫投奔到了朝廷之中。唐肅宗還算愛惜人才,封了杜甫一個八品的小官做。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

到華州後,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遊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疏救房琯這件事,杜甫經宰相張鎬力救而得釋放。但是,“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後,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這年九月,長安收復。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於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於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

這樣一貶再貶,杜甫剛走上仕途還沒有幾年就辭了官,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出仕過。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第5張

隨後,杜甫攜全家開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間”的人生苦旅。在顛沛的旅途中,杜甫一家可以說是嚐遍了艱辛困苦的滋味,爲了生計,迫不得已的杜甫,只能跟隨養猴人,一起到山上採拾橡慄充飢,順便挖點中藥黃獨,到集市上售賣換成錢。

然而,這樣的生活始終解決不了全家的溫飽,所以,這家人時常陷入居無定所、飢寒交迫、食不果腹的困境。也就是在這期間,杜甫寫作了一首《空囊》:

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不爨井晨凍,無衣牀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詩中反映的是戰亂動盪的景象,同時,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以及社會底層民衆在艱難地維持着生活。

到了年底,杜甫帶着妻小抵達了成都,在好友嚴武的資助下,他們在浣花溪畔蓋了一處草堂,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回望杜甫辭官後到成都生活的這些年,除了第一年流離顛沛,剩下的幾年,算是相對安定了許多。

從他在定居成都草堂後的第二年開始,他在遊歷武侯祠時,寫了一首詠史懷古的《蜀相》,在這詩中,我們還是能感受到杜甫少有的平靜與閒適: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然而,好景不長,杜甫的好友嚴武去世了,也意味着杜甫一家失去了憑依。杜甫只能帶着全家離開了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再次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杜甫每次去的地方,看到的都是那令人心碎的一幕:難民們供不起繁重賦稅,不得不挨着,甚至,因爲戰亂,自己也不得不四處逃難。對於這些,杜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然而,他能做的也只有寫詩來告訴人們:過度的賦稅,沒完沒了的戰爭,最終只會讓國破人亡。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猶劇。畦丁告勞苦,無以供日夕。蓬莠獨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況療風,童兒且時摘。侵星驅之去,爛熳任遠適。放筐亭午際,洗剝相蒙冪。登牀半生熟,下箸還小益。加點瓜薤間,依稀橘奴跡。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飽食復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寄語惡少年,黃金且休擲。

——《驅豎子摘蒼耳》

後來,杜甫一家來到四川夔州,沒多久又遷居夔西。由於,四處漂泊,體力不支的杜甫不幸染上了肺病和風痹之症。在休養期間,杜甫一家有幸得到友人的資助,才把農舍農田租借了過來,開始經營柑橘園,終於,過上了兩、三年的穩定生活。

在這幾年裏,杜甫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大約有四百多首:《登高》、《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等名篇,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來的作品。到了新的一年,杜甫一家離開了夔州,沿長江的方向往東。

當時的杜甫,已經五十六歲了,身體情況非常不理想,耳聾失聰,右臂也因爲之前患上的風痹之症,不能動彈。然而,爲了生計,杜甫不得不去魚市擺攤賣藥。不知不覺到了秋天,杜甫想要去湖南郴州投奔舅父,然而,因爲洪水所阻,投奔舅父的計劃遲遲不能實現。

杜甫的一生坎坷嗎?爲什麼杜甫的詩作都是悲劇落魄的樣子? 第6張

於是,他又計劃去漢陽,沿着水路回北方去。

在船行至洞庭湖時,生着病的杜甫寫了一首《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也述說了自己貧病交迫的悲慘處境:

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如聞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國悲寒望,羣雲慘歲陰。水鄉霾白屋,楓岸疊青岑。鬱郁冬炎瘴,濛濛雨滯淫。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鴞禽。興盡才無悶,愁來遽不禁。生涯相汨沒,時物自蕭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牽裾驚魏帝,投閣爲劉歆。狂走終奚適,微才謝所欽。吾安藜不糝,汝貴玉爲琛。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戶砧。叨陪錦帳座,久放白頭吟。反樸時難遇,忘機陸易沈。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卻假蘇張舌,高誇周宋鐔。納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開清旭,鬆筠起碧潯。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朗鑑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不久,杜甫就在湘江的一條船上與世長辭了。

回首杜甫的這一生,算不上波瀾壯闊,在年青的時候,他也只是個有些才華的小人物,在三十歲後面的人生裏,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別人的接濟來維持生活,甚至,不得不出賣自己的才華,還要看別人臉色。他不能像李白那樣灑脫,沒有王維那樣天才,也沒有高適那樣如魚得水,適應得來的官場,更不能像岑參那樣去邊關。

但是,不能說他不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因爲,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他依然熱愛着生活。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