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東湖新竹》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東湖新竹》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湖新竹

陸游 〔宋代〕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閒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譯文

《東湖新竹》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竹初種時,用棘條編成籬笆,小心謹慎保護好新竹,新竹長成,碧綠濃蔭,倒映在水之漣漪中。

夏日的清風吹過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當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熱。

筍殼脫落時,聽到簌簌悉悉的聲音,竹子拔節時,初現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歸閒暇的時候,我經常來這裏,來的時候仍然隨身帶着枕頭和竹蓆,好隨地安眠。

淺評

《東湖新竹》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詩的形象性很重要,詠物詩更是如此。一株樹,一竿竹,一朵花,看起來是靜止的東西,比較平常,但有才華的詩人,通過藝術的語言,從各個側面,以恰當的描畫把它形象地表達出來,就會把景物寫活,從而“靜止”的東西也會變得栩栩如生。陸游這首詠竹詩,正是以“多側面”的形象性描寫,賦予“東湖新竹”以生命。詩的開頭一句,寫出種竹時的情景,接下來一連五句,都是從不同角度,對新竹進行形象化的描繪。第二句“寒碧映漣漪”,通過水來反映它的疏影。這裏竹的“寒碧”和水的“漣漪”,互相呼應,都有“冷”、“涼”的含意。第三句“清風掠地秋先到”,通過“風”來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風搖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準確,生動,把“新竹”纖枝因風而動的特點,形象地烘托出來。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過“光”來反映它的綠蔭萋萋、一片蒼翠的景象。五六兩句中“聲簌簌”、“葉離離”,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畫出新竹成長過程中的特點,讀後使人如見如聞。最後兩句抒情,寫作者對竹林的愛慕和想望,希望“官閒”是經常到此“枕簟”。而這竹篾製成的“簟”,又呼應試題的“竹”字。這首詩由於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詩意也就更加清新傳神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