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晝夢》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晝夢》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晝夢

杜甫 〔唐代〕

二月饒睡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

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

故鄉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

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

譯文

《晝夢》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二月裏總是嗜睡,人也昏昏沉沉;但不獨獨是因爲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裏睡眠。

桃花開了,氣候暖和了,滿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邊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夢相牽。

夢中故鄉的門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亂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邊。

什麼時候才能消除戰亂,讓老百姓安心種田,普天下再沒有虎狼之吏橫徵暴斂,殘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錢財呢?

創作背景

公元766年(大曆元年),杜甫流離到夔州,寫下了著名的七律組詩《秋興八首》,抒發了他“孤舟一系故園心”和“每依北斗望京華”的家國之思。這首寫於公元767年(大曆二年)的《晝夢》詩,很好地表現了杜甫旅居夔州時的心態。

賞析

首兩句寫詩人的“饒睡”,不只是由於春夜的短暫。三四兩句進一步寫“饒睡”的程度,直到黃昏還依稀未醒。五六兩句才寫出詩人晝眠不醒的緣由;夢中所見,其實正是現實的反映。結尾兩句則是詩人醒來之後的愁思和願望。詩人巧妙地借說晝夢,將自己晚年憂國思家的強烈感情抒發出來,於自然流轉中凝聚深厚的意緒,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沉鬱蒼茫的特色。此詩用比興手法較多,末以議論作結,寫得氣勢蒼莽,在杜律中別開生面。

《晝夢》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第2張

“二月饒睡”四句,解釋晝寢入夢的緣由。冬至以後,白晝漸長,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開,蜂蝶成羣,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前四句詩還說明一個問題,即詩人神志倦怠。造成這種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慮,積勞成疾。杜甫平生憂念家國,身值亂離,憂思更深。詩人不說自己如何關懷時事,積勞成疾,反說自己如宰予一樣碌碌無爲,白日深睡,還推說“桃花氣暖眼自醉”。但“不獨”二字,卻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詩人憂勞積思的心態。這樣,“不獨”二字,就爲下面記夢暗中留下伏筆

“故鄉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以夢的形式,表現了詩人的家國之思。俗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日成夢,可見思情之深。這兩句所寫夢景,荒涼蕭瑟,與前四句所寫春景看似不太協調,卻真實地將詩人晚年心境刻畫出來。一合上眼,詩人彷彿回到故園,自安史亂軍掠奪燒殺後,那裏已是荒涼冷落,加之回紇、吐蕃屢次侵犯,戰火燒殘了村莊,蒿草叢生,荊棘遍地,牆頭門前除去棲鴉野狐,更無人跡。故國君臣前門拒狼,後門遇虎,唐王朝面臨着種種困擾。這兩句詩,用一“底”、一“邊”字,將國家的危難、社會的災難刻劃得淋漓盡致,又一次抒發了詩人亂離傷痛的悲哀。

“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這兩句是夢醒後的議論,它緊承夢境寫來:中原君臣處在虎狼之中,故國門巷爲荊棘所蔽,國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處去?詩人認爲只有儘快結束戰爭,讓農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樂業,普天之下沒有驕橫的官吏橫徵暴斂,唐王朝纔會恢復“煌煌太宗業”。結尾兩句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對貪官污吏的憎恨,對人民的無限同情,以及對清明政治的嚮往。沉痛中滲透着希望。

全詩前後所寫雖有景物氣氛的不同,但麗景的描寫,是爲寫心境愁慘服務的,詩人以對美好春光的描寫反襯憂國憂民的心情。故貫穿全詩的感情是悲哀沉重的。詩人巧妙地借說晝夢,將自己晚年憂國思家的強烈感情抒發出來,於自然流轉中凝聚深厚的意緒,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沉鬱蒼茫的特色。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