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當劉禹錫和白居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當劉禹錫和白居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劉禹錫和白居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當時的白居易置辦宴席爲他接風洗塵,並寫下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爲他這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鳴不平。

劉禹錫則是以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和,當場向白居易吐露了自己壓抑二十多年的心聲。這首詩的頸聯是一個千古名句,鼓舞了無數的失意之人。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話翻譯:

當劉禹錫和白居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巴山和楚水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流放那些犯人的淒涼之地。而我就像是一件被棄用之物一樣,被扔在那裏,孤零零地度過了二十三年時間。

在這窮山惡水的環境裏,我時常因爲懷念那些故人,莫名其妙地吟誦起了《思舊賦》。等我這次回到中原的時候才發現,一切已經恍如隔世了。

在這沉船的旁邊,有上千艘的新船,已經揚起了風帆,正在向前航行着;在這棵枯死的樹前面,更是有一萬株新木,即將迎來它們的青春。

在這次的宴席上,聽到了你安慰我的這一番話,我的內心感覺好了很多。就讓我藉着這一杯老酒,來振奮一下自己的精神吧!

劉禹錫曾被流放到郎州、和州和夔州等地,前兩個地方在古代屬於“楚地”,而“夔州”則屬於巴州。因爲地處偏僻,到處都是崇山峻嶺,所以人煙非常稀少。

因此“巴山和楚水”,自古以來就被當成流放罪犯的場所。古代尋常百姓,生活得已經十分清苦了,再被流放到這種與世隔絕的地方,其艱難的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劉禹錫在那種地方一呆,就是二十三年。他從一個三十四歲的青壯年人,在這種窮山惡水的地方,熬成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

劉禹錫說,自己好像是被人“棄置”在了那個地方一樣。就像是一件東西,主人家覺得不好使了,於是就不要了,然後就隨隨便便往角落裏一扔,再也不管他的死活了。

等到主人家再次想起他,並把他召回來的時候,他人生中最寶貴的青壯年時代,早就已經白白地浪費掉了,想要再爲主人家做一些什麼,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裏面,劉禹錫幾乎每天都在懷念過去,懷念那些在“永貞革新”中與他一同遭到迫害的、志同道合的同僚們。

不過,劉禹錫這些同僚中的很多人,當時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劉禹錫在這裏,說自己是“懷舊空吟《聞笛賦》”。

《聞笛賦》是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當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的殘暴統治而遭到殺害。向秀後來經過他們的墳墓,寫下此賦追思他們。

劉禹錫之所以要提到這個《思舊賦》,其實就是說自己也和西晉的向秀一樣,在懷念自己當年的同僚,也想寫下一點東西來追思他們。

劉禹錫這些同僚中有的人,是在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以前,就已經遇害了;而另外一些人也在被貶之後,相繼病死在了各自的任所內。

當劉禹錫和白居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第2張

這種寫法說明,在“巴山楚水”呆了二十三年的劉禹錫,依舊對二十三年前那一場不幸的遭遇耿耿於懷。對於朝中那些政敵,他依然看不慣,依然想要和他們對着幹。

其實,劉禹錫是一個脾氣非常硬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非常“剛”。“永貞革新”失敗後,他與另外七人一同被貶。十年以後,劉禹錫本來得到了一個機會,和朋友一道回到了京師。

結果,剛回京城不久,劉禹錫就因爲看不慣朝中那些政敵的醜惡嘴臉,藉着跑到玄都觀去看桃花的機會,寫下了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可是,劉禹錫一頓瘋狂嘲諷之後,結果不但沒有打擊到那些政敵,反而還讓自己又陷入了輿論的包圍。很快,他就又被貶出了京城,又過了十多年才能重新回去。

就在這一次揚州與白居易見面之後,劉禹錫又一次回到了長安。又過了一兩年的時間,劉禹錫再度硬剛朝中權貴,他又跑去遊玄都觀看桃花了,完事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在這首著名的詩中,劉禹錫藉着故地重遊的機會,繼續諷刺朝中那些奸黨,並且還留下了“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名句,表示自己絕不屈服。

由此可見,劉禹錫這個人的性格中,自帶剛強的一面。即使是被貶謫到蠻荒之地,折磨了二十多年以後,這種骨子裏的剛強,依然未被磨滅。

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真正含義

說到這裏,我們就需要說一下這首詩中“頸聯”的名句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一直被當成勵志名言在學生中廣爲傳播。

如果把它們單獨提出來看的話,似乎是在鼓勵人們不要做“沉舟”、“病樹”,不要意志消沉,應該抓住時代的機遇,迎難而上,追趕潮流。

但是事實上,劉禹錫當年寫下這一聯詩句,想要表達的卻並非這個意思。那麼,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關於這一點,其實明、清時期的兩位學者,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明代的著名文學家胡震亨說:“不勝官途遲速榮悴之感。”清代的沈德潛說:“‘沉舟’二句見人事不齊,造化亦無如之何!悟得此旨,終身無不平之心矣!”

這兩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胡震亨認爲劉禹錫是在說:世事變化過快,官場的人事更迭速度,已經到了讓他無法適應的地步。

沈德潛則認爲劉禹錫是在說:造物主弄人,有一些事情是早已經註定的,單憑人力並不能改變什麼,這纔是“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如果領悟到了這兩句詩的箇中真諦,那麼終此一生,就再也不會爲了個人的際遇坎坷,而一直耿耿於懷了。

儘管如此的解釋,會讓很多人感覺到有一些沮喪,但是也只有這樣的解釋,才能夠承接住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要表達的意思,讓整首詩的“文氣”一貫到底。

“永貞革新”在劉禹錫看來,自然是爲了唐王朝好的。然而,當他看到沒有這場革命,唐王朝的歷史車輪,依舊還是在繼續向前的時候,內心難免會很沮喪。

二十三年以來,劉禹錫一直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並不認爲自己有什麼過失。然而隨着時光的流逝,當年在朝中支持他的那些人,如今也已經全都作了古。

當劉禹錫和白居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第3張

朝廷每一年都會選拔新的人才,官員們換了一批又一批。這些變化讓劉禹錫感覺到自己就好像是神話傳說中的那個樵夫,誤入仙境之後再返回到人世間,一切都變得陌生了。

結語

每一個人讀古詩詞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解讀方法,因此今人讀古詩,往往就會有讀“不通”的地方。

在不瞭解作者的人生經歷與詩中典故的情況下,今人讀古詩,時常會“斷章取義”,把詩句按照自己的表面認識去解讀。

其實,除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以外,被今人誤解的古詩還有不少。其中有兩句非常有名,那就是李商隱《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這兩句詩,本來是用來表達情緒的詩句,結果也因爲一些“誤會”,被當成了對老師的歌頌。單獨將這兩句詩提取出來並用來歌頌老師,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隨着最近十多年來,人們對李商隱詩歌的深入研究與普及,現在已經很少看到有人拿這兩句詩來歌頌老師了。

但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依然被當成勵志名言在傳播,而且很多人確實受到了這兩句詩的鼓舞,重新振作了起來。

雖然劉禹錫這兩句詩的原意不是如此,但是把這兩句詩抽離他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然後理解成爲勵志名言,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妥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