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雨的詩作?探索詩詞中的雨聲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雨的詩作?探索詩詞中的雨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有不少記錄雨聲的詩作,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爲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風入松·寄柯敬仲》

張潮有言:“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剪藏,冬雨宜飲酒。”

窗前檐下、高樓扁舟,古往今來、四時經年,瀟瀟雨聲都牽動着漫漫長夜中衆多孤獨卻清醒的心靈,裝點着倉皇人間中無數溫柔或悽惻的夢境,滌盪着古今載籍中泱泱酣暢而情切的文字。

一、四時好雨

四時之雨,各有其情態與韻律。不同的詩人,因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經歷,其下筆也會不同的創作風格。春雨一滴貴如油,詩人盼望這樣的春雨,喜愛這樣的“好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春夜喜雨》一詩中,便將春雨稱爲“好雨”,賦予其擬人的情態。春雨之所以爲“好雨”,因爲它在萬物最需要滋潤的春天悄悄地落了下來,入夜而落,不造聲勢。春雨之“好”,好在其有意“潤物”,無心討“好”。春雨這一特點也常常被人們用來稱頌類似的可貴品質,比如出自《孟子》“有如時雨之化者”的春風化雨,用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一場滋潤萬物的春雨也往往是開啓早春美景的序曲。這首小詩是詩人韓愈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雨的詩作?探索詩詞中的雨聲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詩中描寫長安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造句清新自然。初春小草沾雨後,更顯出“春色有無中”的朦朧景象。與初春細雨的柔和朦朧不同,黃梅時節的雨水連綿不絕。

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

——[宋]范成大《喜晴》

連綿的雨水將景色與心情沖洗得乾乾淨淨,在雨後初晴之時,詩人驚喜於季節乃至身邊景色的更替。最好的生活,就在當下。

清新的雨水,不僅能帶來夏山如碧,也帶來了空山雨後的秋涼。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秋日雨後,如水月色映照着幽靜的松林,潺潺清泉在山石上淙淙淌流。任憑富有生命力的春夏之景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雨的詩作?探索詩詞中的雨聲 第2張

二、悽惻愁雨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若能沉沉入眠,還能暫且忘卻心中的苦楚,而檐下窗前點點滴滴的雨聲,似泣似訴,如同一塊透鏡放大了詩人心中的愁苦。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詞人柳永《雨霖鈴》一闋詞,起首宕開一筆,寒蟬悽切、送別的長亭、驟雨滂沱後的黃昏,可謂無處不淒涼,奠定了“傷離別”的基調。而同是婉約派的詞人李清照,更是黃昏細雨、孤雁梧桐、獨飲殘菊。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被評價爲“千古男兒一放翁”的愛國詩人陸游,在六十八歲高齡那年某日的風雨大作之中,憶起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憶起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不可謂不唏噓,可謂意難平。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雨的詩作?探索詩詞中的雨聲 第3張

三、感懷傷雨

《禮記·樂記》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雨打芭蕉之聲,讓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爲之落寞傷懷、感極而悲。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在一場深夜秋雨中醒來,十年時光如白駒過隙、黃粱一夢,功名未成、父母之憂,都在點滴雨打芭蕉之聲中攀上心頭。

寂寥雨聲不止落在芭蕉之上,也落在傷懷之人心中。三度聽雨,卻已是倏忽物是人非,已是人生遠行之客。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蔣捷《虞美人·聽雨》

年少的時候在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羈旅途中聽雨,孤雁悲鳴,細雨西風;歲月遲暮時獨在僧廬下聽雨,兩鬢斑白,欲說還休。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雨的詩作?探索詩詞中的雨聲 第4張

四、平生風雨

斜風細雨、春江水漲,山色朦朧、江上孤舟,一點白鷺、滿岸桃紅,蓑衣箬笠,醉垂忘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漁歌子》

但這首詩最吸引筆者的不是桃花汛時節江上雨景的色彩,而是“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情懷。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詩人在正值春汛的水鄉風光和悠閒從容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自己閒適自得的理想情懷。

與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不得不提起蘇東坡的《定風波》。在一蓑煙雨中吟嘯徐行,一面迎着料峭春風,一面迎着山頭斜照,在寒冷中有溫暖,在逆境中有希望。而回首平生路途,哪有什麼風雨與放晴,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歸去,不僅是指往返的路途,也是了悟蘭因的心靈皈依。

落雨有聲無色,卻分明承載着古往今來最豐富的切切情懷與生命色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