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古詩中的犬吠聲:王涯用叭兒狗反襯深宮寂寞

古詩中的犬吠聲:王涯用叭兒狗反襯深宮寂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詩人往往通過動物所發出的聲音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古詩中經常出現一些描寫馬嘶、猿嘯、犬吠、狼嗥、烏啼、雀噪、鶯囀、雞叫、蟬鳴、蛙唱等聲音的詩句。動物的聲音聽起來似乎很單調,不過由於場合不同,其含義也有差異,而詩人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相當豐富的。以古詩中的犬吠聲爲例。由於犬能替人看家守舍,還能排解人的寂寞與孤獨感,常與詩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繫,所以往往被寫入詩中。由於犬的聽覺特別靈敏,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叫起來,所以詩人寫犬特別注意寫犬吠聲。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中就已經提到了犬吠,該詩寫有位姑娘像玉一樣美好,而且想找對象了。有位棒小夥子經過努力在野外捕殺到一頭獐子,將之作爲見面禮來追求她。那位姑娘意下如何呢?且聽她對小夥子說的話:“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這幾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慢一點,輕一點,不要動我的圍裙,不要惹得狗叫出聲音”。清人陳廷敬《午亭文編》指出這幾句話“有幽婉之情,無嚴峻之意”。看來姑娘對這次幽會還是挺樂意的,只是希望小夥子的動作溫柔一點而已。特別是最後一句寫她擔心犬吠,說明她希望這次幽會能夠不受干擾、無人察覺,以便充分地享受愛情的歡樂。

說到犬吠,我們會想到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描寫他理想的田園生活時的兩句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國是“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兩相比較,我們會覺得陶淵明所描繪的意境更富有詩意與生活情趣。事實上,陶淵明也是非常樂意與朋友和鄰居交往的。他的“清晨聞扣門,倒裳往自開”這兩句詩就說明了這一點。此後,詩人在描寫自己遠離市朝紛擾的歸園田居生活時,常常會運用雞鳴犬吠的意象,如陸游《幽居》:“喔喔雞鳴樹,狺狺犬吠籬。謀生已過足,富貴亦何爲?”詩人有時還將雞鳴犬吠當作生活太平的標誌之一,如元人方回《雖然吟》:“林下機聲和碓聲,時時犬吠又雞鳴。雖然此是尋常物,村落聞之即太平。”

古詩中的犬吠聲:王涯用叭兒狗反襯深宮寂寞

唐人劉長卿頗善於寫犬吠聲,寫得最好的當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詩的前兩句寫天色已晚,路途還很遠,又是山路,如題目所說,此時竟紛紛揚揚地下起了雪。由於心裏不踏實,詩人覺得特別寒冷,所以只好向芙蓉山主人借宿。芙蓉山主人家雖然很窮,但還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投宿時,主人家的狗是一定會叫的,然而詩人沒有寫,卻偏偏寫他在睡下之後,聽到了狗叫聲,一個“聞”字說明了這一點。可以設想,詩人在投宿時,犬吠聲響起,芙蓉山主人以爲自家出門在外的人回來了,自然很高興,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位求宿的客人,難免有點失望。當他殷勤地招待客人吃飯睡覺以後,自己還在焦急地期待着家人早點回家。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焦慮的心情變得越來越強烈。突然,一陣犬吠聲傳來了喜訊,出門在外的家人終於回來了,於是貧寒的白屋裏充滿了歡樂,充滿了溫暖。可見,兩次犬吠的含義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爲了報警,第二次是爲了報喜。詩人不寫第一次犬吠,是因爲它普遍;而選擇第二次犬吠來寫,是因爲它特殊,並且給詩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據說慰人寂寞的叭兒狗也是中國的特產,唐詩中確實出現過叭兒狗,如王涯《宮詞三十首》之十三:“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深宮更有何人到,只曉金階吠晚螢。”“拂地行”三個字把這隻叭兒狗體小腿短的特點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白雪”二字則說明這隻叭兒狗的品種很珍貴。這首詩表面上寫叭兒狗,實際上是寫被封閉在深宮禁苑裏的宮廷上層婦女,寫她們的物質生活雖然優厚,但是精神生活卻極端空虛。叭兒狗不無聊賴尚能對螢火蟲叫上幾聲,而後妃們又能同誰交往呢?一種寂寞的情緒自然而然地從詩中瀰漫開來。這首詩好就好在通過叭兒狗的叫聲反襯出了深宮的冷清與寂寞。

與此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之三:“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詩中的田家似乎被籬笆圍了起來,漫長的夏日似乎也顯得靜寂與無聊。實際上,詩中的田家是開放的,充滿着生命的活力,成雙配對的蝴蝶可以自由地飛來飛去,家犬可以從狗竇中鑽進鑽出。更重要的是客人與行商也會不時到來。從賣茶的行商到來時鬧得雞飛狗叫的情景,可以看出田家的生活是寧靜、充實、歡樂的。“雞飛過籬犬吠竇”,不僅報到了行商到來的信息,而且表現了極富生氣與活力的生活場面。

以上寫犬吠的詩都重在抒情,也偶有借犬吠聲說理的。如乾隆皇帝的《眠犬》詩:“一團烏玉臥婆娑,似解黑恬樂趣多。如此宴眠不吠盜,主人畜爾意如何?”在乾隆皇帝看來,那些官吏不過是他蓄養的,用來看家護院的走狗。從眠犬那身柔潤而又黑得發亮的皮毛來看,它的生活待遇很好,可以說是養尊處優,但它就是不肯幹活,成天舒舒服服地臥在那兒睡覺。乾隆皇帝寫這首詩顯然是有感而發,其用意也是顯而易見的。

犬吠聲雖然爲詩人所熟悉,但是要寫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往往需要把握其獨特之處,上面提到的一些優秀詩歌作品可以說都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再補充一例子。元人楊公遠《早行》詩說:“山銜斗柄兩三點,犬吠籬根四五聲。”第一句寫“早”,第二句寫“行”。狗見到陌生的客人上路了,叫上四五聲,這很正常。有趣的是元人元徽之《詠犬》詩中的犬隻叫了一聲:“風恬月朗眠花影,吏不叩門門戶靜。何事曉來吠一聲?有人來汲門前井。”爲什麼詩中的犬隻叫一聲?因爲它一直臥在花影中,周圍沒有一點需要它作出反應的異常動靜。而到了清晨,一有動靜,它便立刻作出了反應,本能地叫了一聲。但是,它迅即認出來汲水的是它熟悉的老鄰居,所以叫了一聲後又繼續睡它的覺了。從這一聲犬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觀察生活是多麼細緻而準確,而農村的月夜和清晨又是多麼安謐與寧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