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寶玉爲何讓晴雯給黛玉送手帕而不是襲人?

紅樓夢寶玉爲何讓晴雯給黛玉送手帕而不是襲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讀《紅樓夢》之人,最容易先入爲主,站在上帝視角,對書中人物的智商產生質疑,比如賈寶玉,喜歡者甚少,讀者認爲賈寶玉一方面毫無男子氣概,每日廝混在女兒堆中,沒有任何擔當,比如金釧之事,寶玉第一反應是溜走,而不是承擔;其次賈寶玉雖喜歡黛玉,卻跟衆多姊妹們關係甚好,這種濫愛,讓讀者更加反感寶玉;加上寶玉平時總說些癡話,似乎癡癡呆呆,瘋瘋傻傻,大家更加認定賈寶玉是個愚蠢之人。

而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賈寶玉出生赫赫賈府,不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是遠超正常人的,即便放在今天,恐怕也能碾壓絕大部分的男性,有證據否?有,寧榮二公之語就是最好的證明:

紅樓夢寶玉爲何讓晴雯給黛玉送手帕而不是襲人?

偶遇寧榮二公之靈,囑吾雲:“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近之於子孫雖多,秉性乖張,生性詭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無奈吾家運數合終,恐無人規引入正。”——第五回

短短數語,卻可以窺探到寶玉之聰明,慧根之深厚,他將會是唯一一個有潛力拯救家族命運之人,寧榮二公何等人物,安能將自家命運寄託在一個無能之輩身上?所以寶玉的智商是絕對在線的,只是由於優越的生活環境,以及賈母的溺愛,讓他不學無術,未將心思放在讀書之上,否則定能挽回賈家的頹勢。

除了寧榮二公之語,還有沒有別的證明呢?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中,賈寶玉讓晴雯給林黛玉送手帕就是絕對的高智商的表現,筆者接下來將重點分析這一情節。

在這一回中,賈寶玉因爲被賈政笞撻,臥牀不起,但是心中又牽掛着林黛玉,於是就想讓人去瀟湘館去看看黛玉,爲了實現這一計劃,賈寶玉先把襲人給支走了:

因心下記掛着黛玉,滿心裏要打發人去,只是怕襲人,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釵那裏去借書。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來。——第三十四回

賈寶玉此番設計,可謂心思縝密,而接下來的舉動則更加絕妙,寶玉讓晴雯給林黛玉送兩塊舊手帕。

爲何說賈寶玉給黛玉送手帕這個舉動絕妙呢?因爲單看送手帕這一行爲,不同的人會領略到不同的意思,而恰恰只有身爲當事人的林黛玉才能領略到寶玉的真實意圖,舉例說明:

若是一般下人看見寶玉給黛玉送手帕,而且是舊手帕,恐怕會一笑了之,覺得賈寶玉故意在打趣黛玉,一塊舊手帕有什麼可送的;

若是襲人看見寶玉給黛玉送手帕,恐怕會深感恐懼,因爲這種私相傳遞信物的舉動,在封建時代,是不何體統的,這種行爲已經暗含了“自由戀愛”的萌芽,襲人會擔心長此以往,寶玉、黛玉萬一發生了“不倫之事”,可真真是讓人恐懼擔心(參考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襲人的心理獨白);

若是晴雯知道寶玉給黛玉送手帕,只會心生疑惑,但按照晴雯的直腸子思路,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這塊舊手帕意味着什麼;

唯獨黛玉,她看見這兩塊舊手帕,就會明白,寶玉病中仍想着我,藉着送手帕之機來對自己表白,所以,林黛玉看見這舊手帕,心情更多是歡喜。

紅樓夢寶玉爲何讓晴雯給黛玉送手帕而不是襲人? 第2張

林黛玉智商奇絕,被曹雪芹稱爲“心較比干多一竅”,可在收到手帕之後,還是思索了一番,才徹底明白了寶玉的心意,書中如是記載:

這裏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意思,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地送兩塊舊手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手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令我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又令我可愧。”——第三十四回

林黛玉這番話心理獨白,非常全面地將不同的人看到“寶玉送舊手帕”的不同心理全部展現出來,但最關鍵的那一點,只有黛玉一人能體會出來,這正是寶玉的真實用意!

而寶玉最明智之處,在於他選用的送信之人乃是晴雯,很多讀者無法理解,晴雯是個“爆碳”脾氣,一直以直腸子著稱,寶玉讓她去送信,難道就不怕晴雯回來之後,就將這件事情宣揚出去,鬧得人人皆知嗎?

寶玉如此做,第一考慮的是晴雯的智商,以晴雯的腦子而言,她根本無法體會到這兩塊手帕子意味着什麼,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書中記載,晴雯從瀟湘館返回的路上“一路盤算,不解何意”;其次,晴雯雖然脾氣火爆,但對於朋友的私密之事,她肯用自己的性命去守護,最好的證明就是“抄檢大觀園”發生後,王夫人以“狐狸精”爲由將晴雯攆了出去,可是哪怕病重將死之際,晴雯也沒有向王夫人舉報襲人跟賈寶玉的雲雨關係,可見晴雯之骨氣!

所以,小小的一個送手帕事件,在賈府這個盤根錯節的勢力環境下,是需要智商、情商才能玩轉得開的,賈寶玉無疑具有這種能力,可嘆一生將“護花”當作畢生理想,未能用到正途上,否則賈府或許真的撐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悲劇命運,也未可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