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如何理解成語“一絲不苟?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語“一絲不苟?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一絲不苟”?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一絲不苟

【拼音】: yī sī bù gǒu

【解釋】: 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緻,一點兒不馬虎。

如何理解成語“一絲不苟?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成語故事】: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纔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爲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裏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罈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罈金子。皇上大爲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爲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藥把他毒死了。

如何理解成語“一絲不苟?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第2張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爲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爲,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升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湯知縣聽了,連連點頭:“十分有理。”便照此辦理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