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德高望重”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德高望重”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德高望重成語出處】

《晉書·司馬元顯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己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敬。”

釋義:

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成語故事】

成語“德高望重”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字彥國。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後,讚歎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裏,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着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後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爲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爲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十年來結盟友好的歷史,勸說契丹王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後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後,朝廷爲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後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成語“德高望重”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第2張

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氾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涌向京東地區。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貶謫到青州爲官,他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並出榜向當地百姓募集糧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到第二年,河北小麥大熟,很多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富弼爲國家招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並授任他爲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爲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後,也從不居功自傲,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現,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

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事實的。

——《辭人對小殿札子》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