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清代畫家朱耷創作的《水木清華圖》有哪些藝術價值?

清代畫家朱耷創作的《水木清華圖》有哪些藝術價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清代畫家朱耷創作的《水木清華圖》有哪些藝術價值嗎?此圖畫承八大山人一貫畫風,構圖奇險,畫之左邊只幾片荷葉,大筆重捺,或潑墨大寫,衙莖孤傲蒼勁,曲折舒張,荷張輕柔婉轉。與之相對寫一倒懸危石,只略加勾皴,芙蓉凌頂,韻味天成。下方留白,成上實下虛中似無物卻有宅漾幽遠之意,實在是一幅佳作

畫作內容

此圖畫巨石懸崖,山石佔有畫幅的絕大部分,崖石陡峭險峻:山頂處岩石間盛開着朵朵芙蓉花和其他野花,覆蓋于山頂上,石旁坡岸近水處,有數莖荷花,亭亭而立,荷花掩映在荷葉間,或隱或現。亦有幾枝敗荷,凋零搖曳於其間,花葉凋殘,與奇石英蓉相輝映:一線彼岸,數點苔蘚。

自題:“甲戌之望日爲其老年詞翁畫,八大山人”。

創作背景

八大山人的作品素以簡練、狂怪見長,野逸、雄秀,兼而有之。其繪畫實踐對近現代中國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水木清華圖》即爲其大寫意花鳥的代表性作品。根據畫上自題可知,該畫作於甲戌十一月望日,爲康熙三十三年(1694)。此時山人已69歲了,正處於畫風臻於成熟、繪畫創作進入高峯的時期。

藝術鑑賞

構圖

清代畫家朱耷創作的《水木清華圖》有哪些藝術價值?

此圖以奇險見功力,大開大合,於極險中求極穩。縱觀此圖,全幅重心在右上部,在視覺上產生了極強烈的不穩定感。畫面右上以簡括的筆墨寫兀立的頑石,先以中鋒勾出山石輪廓,再用簡練的筆法皴出石紋,筆觸靈秀生辣。疏落的幾叢野菊貼石而生。畫面左部以堅挺的中鋒濃墨自下而上勾出荷梗、一片小荷葉,順勢折向右方。

荷梗用筆極爲傳神,通過筆鋒的使轉,將初生荷梗的生機微妙地再現出來,讓人感到其柔嫩的姿態在清風中徐徐展開。另一枝則以淡墨畫出,與濃墨荷梗交叉向石頭上部挺出,這是一片即將枯敗的荷葉,以破筆潑墨將凋亂之勢寫出,洗練概括,與頑石皴擦筆痕以及菊、荷的淡墨亂葉,一同分割了畫面。此處構成了物象最爲密集的部分,在視覺上形成向下的千斤重壓,對下半部大面積空白起到了震撼的作用。

其上又有一梗托住一盛開的側面荷花,掩映在枝葉紛披的正面荷葉之中。荷花以極淡的溼筆構成,與右上部下垂的幾朵盛開的荷花相呼應。荷花之上又挺出一側生的荷葉,以四筆濃墨將側面看到的荷葉再現出來,這一部分與左上部分的物象空間,一上一下,一輕一重,一虛一實,一呼一應。

左下角三四筆輕輕將坡岸寫出,由於是橫向行筆,這就將荷梗、坡石縱向行筆做了收束,使在視覺上形成的重壓獲得了承受。坡岸上的豎點不經意間與上半部繁密的物象做了照應,消解了下垂所造成的不穩定感,使整個畫面有機地統一起來。

最上部爲題款部分,與下部分坡岸遙相呼應,上下氣脈貫通。大片的空白由於疏密的安置得當,也變得極爲虛靈,讓人感到並非虛空一片,若水,若霧,若氣,若陽光,若虛空,於具體可感的形象中又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成爲心靈的無象之呈現。在這片虛白映襯下,荷葉、菊葉宛若陽光斜射而呈現的透明感也被表現出來。

技法

《水木清華圖》用筆潑辣、奔放,墨色酣暢淋漓,虛靈飽滿,將肅秋殘荷、疏菊頑石風神做了有力地再現。秋清、水清、石清、荷清、菊清,似乎依稀可聞到幽微的清馨,呈現出了水木清華的內在風神。在清風、清水、清石之間,朴茂冷峻的大寫意在其中被顯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