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關於多朗熱瓦普有着什麼樣的歷史傳說?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關於多朗熱瓦普有着什麼樣的歷史傳說?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多朗熱瓦普,維吾爾族彈撥絃鳴樂器。因流行哈密地區而得名。又譯稱刀郎熱瓦普、多蘭熱瓦普。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瓦提、巴楚、麥蓋提和莎車等地。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製作,,是“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

相傳,多朗是古維吾爾語的“吐蘭”(即“羣”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邊緣一帶的人合羣從事勞動、生息,形成了維吾爾族的一個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說這是對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稱。

關於多朗熱瓦普有着什麼樣的歷史傳說?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形制多樣、造型各異的多朗熱瓦普,是多朗人不斷改進樂器製作的真實寫照。最早的多朗熱瓦普,是用一整塊桑木挖制而成,共鳴箱爲扁圓形,正面蒙以驢皮,體積碩大,琴桿較短而指板寬闊,琴頭在弦槽處向後呈直角彎曲,與古代的曲項琵琶相似,琴頭兩側和琴桿左側面置有若干個絃軸,分別張有若干條主奏弦和共鳴弦,琴桿下端與共鳴箱相接處的兩側,設有兩個對稱的長方形木製護角裝飾,它起着平時保護共鳴箱、演奏時穩定琴身和美化樂器的作用,這也是多朗熱瓦普的顯著特徵和標誌。這種古老的多朗熱瓦普現在已不多見。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製作技術的提高,在流傳過程中,爲了攜帶和演奏方便,共鳴箱逐漸縮小,但要比喀什熱瓦普較大,形狀也演變爲半葫蘆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